撰文 | 梁贵柏
有读者发来视频,某位名人煞有其事地指责西方药企为了赚钱,故意不做能治愈疾病的药物,因为一旦把患者的病治好了,这个药物的市场就没有了。所以我们不要相信所谓的现代医药,大多是骗人的。
读者: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这样的事情有没有可能发生?
老梁:首先,这个问题如果值得讨论,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药企已经知道了治愈的方法。如果药企不知道如何治愈,那么所谓的“故意不做能治愈疾病的药物”就纯属无稽之谈。
今天我们既不讲道德也不说情怀,只用唯利是图的商业逻辑来分析一下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发生。
治愈与缓解的情景分析
(scenario analysis)
现在我们假设某家制药公司找到了治愈肝癌的方法,以此为基础可以开发出两种不同的药物:1)能治愈的药物Z,2)不能治愈只能缓解的药物H。
然后想象一下公司的大佬们坐在一起讨论应该开发哪个药。不考虑科学,也不考虑肝癌的患者,你唯一的考虑就是如何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
先看方案1:立项研发能治愈肝癌的药物Z。
2025年Z药上市之后,将在短时间内取代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等各种现有疗法,全面占领肝癌治疗市场,并在专利保护期内实现长期统治。虽然现有的肝癌患者治愈后不再用药,但是在有效预防手段,比如肝癌疫苗,出现之前,每年仍旧会有新的肝癌患者出现。据统计,2018年全球新增的肝癌病例超过84万人,是1980年代的3倍,平均每年递增超过3%,有相当可观和可持续的市场前景。
再来看方案2:立项研发不能治愈但是能缓解肝癌的药物H。
2025年H药上市之后,因为不能治愈,无望全面占领肝癌治疗市场,必将与现有的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等各种现有疗法激烈竞争。假设你有最好的研发团队,可以精准地把H药的疗效控制在不能治愈,但是略优于所有上市药物,而且还有一流销售团队的助力,10年之后终于占据了肝癌市场50%左右的主要份额,并在余下的专利保护期内得以维持。
仅从公司利益最大化出发,你会如何投票:Z还是H?
只要有钱赚,就一定会有人去赚
假如你经过盘算之后还是投票给H药,认为不能治愈,但是略优于所有上市药物的H药能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利益,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如此运作的话公司将面临哪些风险。
回到最初的假设:这家公司已经发明了治愈肝癌的方法,所以第一件事是严格保密,不得走漏任何风声(假设你做到了)。但是,你又必须尽快研发H药,申请H药的专利,否则H药也做不成。一旦你H药的专利公示了,用不了多久别人就会发现:原来H药不是最好的,我们还能开发出更好的,甚至能治愈的药物。
难道真的想冒这个鸡飞蛋打的风险,把这个机会留给别家公司?
您也许会问:有没有可能制药公司都串通好了,大家沆瀣一气,都不做能治愈的药呢?这个尽管放心,唯利是图的资本家们是不可能把钱留在桌上的。只要有钱赚,就一定有人会去赚的,这仍旧是基于唯利是图的商业逻辑哦。
真的能把市场做没吗?
从上面这个肝癌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所谓“都治愈了就没有市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个伪命题,即使是预防性的药物,比如疫苗,每年还有那么多新生儿需要接种呢。
话是这么说,然而就在过去的30年里,制药界还真的就把一个大病的市场硬是给做没了。
1988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丙肝病毒之后,排查了全国的血样,到2000年美国丙肝的新病例下降为0,这是“把市场做没”的前提条件。2013年,吉利德的丙肝神药索非布韦上市,治愈率高达95%以上,2014年便创下了单药年销售的新记录,狠狠地赚了一笔;2016年第二代复方药物丙沙通的治愈率更是接近100%!显然没有把任何机会留在桌面上,艾伯维与默沙东紧赶慢赶才好不容易分到一小杯羹。
所以说,一旦出现可以治愈的机会,药企一定会蜂拥而上,不会给哪些只能缓解的药物留下任何的时间和空间。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有很多公司纷纷研发新药和疫苗,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把这个市场做没掉,把疾病彻底消除。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做药人的初心。
2020年7月于美国新泽西
老梁说药继续征集大家的问题!如果您对新药研发有任何疑问,欢迎给我们留言。请发送至mao.donglei@pharmadj.com 或添加冬蕾的微信 donglei_yue
作者简介:贵柏曾在默沙东新药研究院工作多年,潜心钻研药物化学,颇有建树。几年前回国加入药明康德,从事业务开发、项目管理和驻美运营。梁博士是《新药的故事》一书的作者。他以长期的积累、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文字,通过《老梁说药》栏目讲述新药研发“背后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脑洞大开。梁贵柏博士目前是偕怡制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欢迎读者通过邮箱gbliang55@hotmail.com与梁博士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