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李自力老师、冯毅老师三人有一个微信群,已相伴了近十数年。我们始终保持紧密的沟通、深厚的友谊。不久前,冯老师在群里提起:“如果我没记错的话,2024年的谷雨时节,将迎来研发客的九周年庆典。毛毛和DJ应该开始筹划研发客的回顾活动,包括一系列报道,如商业篇、情怀篇、人物篇、风云篇等,以此记录研发客共同走过的岁月。”冯老师对我们的关切和指导一如研发客创立之初。
我突然意识到,我和佳凌及整个研发客团队,像一家人一样,已携手走过了九个春秋。
这九年,不仅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更见证了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辉煌崛起。法规与国际接轨,资本大量涌入创新领域,国际性人才纷纷回流,这些变化共同推动了生物制药行业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虽然目前行业遇到发展困难,但作为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深感荣幸,希望能为这个领域做更多贡献。
九年来,研发客团队虽未大幅扩张,但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口碑却日益增强。我们深知,专业的背景是最大的优势。研发客的记者团队都具备生物医药临床、统计、生产、金融、投资等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从行业的技术角度出发,为读者提供深入的见解。我们始终坚持以读者为中心,设计问题、构思题目,提炼出最精准的观点和数据。因此,研发客的记者们在每一次编辑会上对选题都投入大量精力,力求精益求精。
随着视野不断拓展,人脉逐渐建立,知识不断累积,未来我们将与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拓展更多业务领域。不过,我也始终没有忘记我的搭档佳凌的提醒,作为专业记者,保持独立和客观中立,写好每一篇文章才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也是体现研发客价值的关键所在。
研发客希望为读者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价值,让他们在阅读中收获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成长。正如制作好药才能赢得丰厚利润一样,只有产出优质文章,研发客才能拥有安身立命的价值。
徐唯佳
我记得第一篇在研发客发表的文章,标题叫《有一种胜利叫撤退》。那时候,三生制药完成在美国私有化,准备彻底拥抱国内资本市场。九年过去了,第一批中国创新药公司接受了资本的教育,并尝试摸索新的游戏规则。研发客也从一开始的“江湖”系列,逐渐讨论更深的话题,比如如何在IPO收缩的情况下实现退出。这么看来,“撤退”确实是胜利的一个标志。
过去九年,我听过很多关于投资,关于创业的故事。有的吸引人,有的其实很难共情。无论如何,我都尽最大努力还原事实,尽可能客观。有时候,真实与客观可能会刺痛人的神经。但我们仍然坚持,这也是我热爱研发客的唯一理由。
前两天英超球队阿森纳再度失力,无缘欧冠决赛。不知道作为20年资深球迷的戴老板此刻心情如何。他曾经在给员工的年终邮件中写过“一日研发客,终身研发客”,这种悲情英雄主义或许可以抵挡来自周期带给行业的迷茫。
程龙
记得小时候写作文,常用“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开头,那时只当作一个华丽的开头,随手拿来装装样子,如今来看不由惊觉其中分量。成为记者,让人在回望时间时有了锚点,翻翻以前的稿件,就串起了很多人和事。
在2019年的4月,我加入研发客成为一名记者。记得第一次线下做专访时有点被隆重的场合吓到,在一边复盘着要问的问题,一边勉力维持面部神经不要失控。难忘的一个场景是,当对方听到我的某一个问题时,露出“哦,原来你也关注到了这个话题,那我有好多话可以讲讲”的表情,我身上紧张的壳突然就碎掉了。
那一年还没有疫情,我去了很多地方,大家脸上好像都生机勃勃。后来三年的疫情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很多,最直观的改变是好多采访转为了线上。往好处想,至少让我在封闭的气氛中依然保持着和外界的连接,视频采访前抓紧收拾一下邋遢的自己,打开视频发现对方也是在家中,会心一笑顺便吐槽一下作为开场。
这几年我最深刻的感受以及还在修炼的功课就是,要学会生活在当前时刻的现实之中。竭力要生活在将来“某个时刻”或过去“那个时候”,总会引发人为的自我与现实的分离。写稿有时可以把我锚在此刻。如果要给研发客9周年回顾找一个关键词,我想沿用2020年第一次写年度文章时用到的“继续陪伴”。继续和研发客的同学们一起记录医药行业的那些事儿。
殷丹妮
提笔映入脑中的第一个词是“尽量客观”,这四个字是刚加入研发客时,樱子为四周年写的一篇文章,也是我在研发客5年期间一直警醒自己的词语,所以在选题立意、采访写稿时,我都尽自己所能了解行业的深度和广度,力求采访深刻全面、数据准确可靠、文字中立不偏颇、观点表达尽量客观。
5年期间每位同事都教会我很多,例如文章要有新闻性、中国读者接近性等。每次写稿前,我都会在开头写一行字“我们读者最想看到的是什么,文章中能给读者提供的最有价值之处是什么”。当然以我目前的能力还远远不够,能做的就是立足当下,做好媒体时刻观察和报道行业动向的本职工作,与研发客共同成长。
陈小娟
从去年开始,由于工作和家庭原因,长期超负荷的身体通过耳鸣、失眠、头晕等方式向我提出强烈抗议。当佳凌再次向我抛出橄榄枝时,我有一瞬间热泪盈眶,仿佛时光又回到了从前。
过去4年多,我每日沉浸在收集行业新闻并快速报道的忙碌中,也看到了中国创新药行业的起起伏伏,从爆发、寒冬到回归理性。这与我2015年底加入研发客后那些年迥然不同,那时行业热门关键词还是自查核查、MAH试点、一致性评价、加入ICH等。
行业巨变,让我险些忘记来时的路。时过境迁人依旧,佳凌仍在坚持做严肃认真的媒体,始终认定内容和质量是第一要义;毛毛依然活跃在“前线”,谦逊而执着地想着为行业发声;其他小伙伴们一如既往地专注而认真地打磨着每一篇稿子、每一个标题。而我也在去年底决定重新回归,继续和团队一起努力“做研发客最爱看的公众号”。
展望未来十年,我期待与同事们一起,持续创作出高质量的文章,为读者提供源源不断的阅读与思考的素材。我们依旧希望,在行业中建立起一座灯塔,为每一位在生物制药研发道路上前行的研发客们提供温暖与指引。衷心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研发客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