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2023诺奖得主自传《突破:我的科学人生》正式发售 梁贵柏博士参与翻译

·2024-07-04发布

 

当我们提及科学巨匠,往往会被他们辉煌的成就所震撼,但背后的坚持、奋斗却鲜为人知。今天,我非常荣幸地向读者推荐译林出版社出版,新药研发一线科学家、研发客“老梁说药”专栏作者梁贵柏博士和李敬老师翻译的《突破:我的科学人生》。这本书不仅记录了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卡塔林·考里科的传奇人生,更是一部鼓舞人心的励志之作。

 

卡塔林·考里科,这位改写历史的mRNA疫苗技术的奠基人,用她的坚韧和才智,在科学的道路上历尽艰难,最终成就非凡人生。从匈牙利小镇上屠夫的女儿,到塞格德大学的学子,再到因科研梦想而举家迁居美国,考里科用坚强的信念钻研mRNA技术,为医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本书中,考里科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她的成长、家庭、科研道路以及个人生活。她也表达了对女性科学家所面临挑战的思考,呼吁社会为女性提供更多支持。梁贵柏博士和李敬老师在翻译过程中,生动还原了考里科质朴、风趣的语言风格,确保了科学研究相关知识的精准无虞,同时也为我们呈现一个更立体和真实的考里科,让读者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内心世界。

 

我们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科学感兴趣、对人生有梦想的人,你将能领略到科学的力量和魅力。让我们跟随卡塔林·考里科的脚步,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留言赢书!

请在研发客微信公众号的本文评论区分享您对卡塔林·考里科奋斗历程的思考及对《突破:我的科学人生》一书的期盼。留言需含评论+邮箱/微信号。我们将根据评论的深刻性、原创性及与主题的契合度,选出十位热心且富有见解的读者,赠送书籍!

(冬蕾)

 

内容简介

 

卡塔林·考里科,塞格德大学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兼任教授。生物化学家,专攻RNA介导机制。2023年,凭借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考里科与德鲁·韦斯曼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改写历史的mRNA疫苗技术的奠基人。

 

在这部自传中,考里科坦诚、风趣、真挚,将她坚忍不拔的奋斗人生娓娓道来。她是匈牙利小镇上一名屠夫的女儿,在没有自来水、电力不足的土屋中长大,因对自然深感兴趣而立志成为科学家,这个志向指引她考入匈牙利最好的大学塞格德大学,进入最好的研究所,却因研究得不到资助而将全部家当缝进女儿的玩具熊,举家迁居美国,继续追逐她的梦想:用创新的mRNA技术,重塑医学的未来。

 

主流科学界曾长期不看好mRNA研究。考里科经历了被解雇、降职,期刊拒稿,也申请不到经费,困境与失败成为她数十年里的人生基调。但她永不言弃,因为她坚信自己的研究将改变世界,拯救生命。

 

四十年艰苦的探索之后,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mRNA疫苗技术成功落地,向全世界证明了考里科的卓越成就,而诺贝尔奖的颁布将她的名字永久印刻在了人类科学史上。

 

作为专注于研究工作的科学家,考里科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女儿,但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考里科的女儿苏珊在北京、伦敦两届奥运会的赛艇项目中摘得金牌,与母亲顶峰相见。考里科说:科学研究就像赛艇运动一样,看不到终点线,不知道自己与终点线的距离,每一次都要全力以赴。

 

在这部自传中,卡塔林·考里科用朴实的语言讲述她的成长、家庭、科研道路,讲述她如何克服困境、突破自我,讲述她的信念和力量源泉,也鼓舞所有和她一样怀抱梦想的人,勇敢前进,执着追求。

 

原文选摘

 

一位女士坐在实验室台前。从外面看,这幕场景也许没什么特别。她坐的圆凳是便宜货,轮子有点吱吱作响,正在坚硬的地板上滚动。实验室的台面由坚固耐用的材料(也许是钢或环氧树脂)制成,上面盖着纸,以吸收溢出的液体。 她旁边有一些仪器设备——一台台式离心机、一摞方形塑料分析托盘、一个涡旋混合器、一个加热板,还有一个培养箱。在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眼里,这些东西可能跟大多数美国家庭厨房柜台上的普通电器很类似:有的用来加热,有的用来冷却,有的用来冰冻,有的用来混合,还有的则用于清洁。

 

也许旁边的一扇窗户透进了一些自然光,也许没有。在这位女士的头顶上方,荧光灯嗡嗡作响。这幕场景没有任何独特之处。

 

也许这位女士是第一个到的。时间还早,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她伸手拿起一根移液管和一个试剂瓶。她开始工作了。

 

她会一坐几个小时而不起身。她可能就这样坐了四十年。

 

如果从外面观察这幕场景,你很快就会感到无聊。谁能责怪你呢?她只是坐在那里。但从内部来看,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这位女士的身体也许没做什么动作,但她的头脑在不停地运转,充满了宏大的想法。她从自己正在做的工作中瞥见了一些突破,而这些突破可能会在某一天改变人们的生活。她不知道这些突破将由她自己实现,还是会由别人实现。她也不知道自己能否活着见证这些突破。这些问题都不重要。

 

她的工作,这些正在做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这位女士一步一步地把实验向前推进。她测量, 移液, 倒出,启动离心机;她聚精会神,试图注意到一切。虽然做起来很乏味,但这并不是乏味的工作。事实上,她感觉自己就像侦探,就像可伦坡一样——她的目光即将落在那个微小

的细节上,从而彻底破解整个案子。

 

无论这幕场景在观察者的眼中会留下什么印象,这位女士知道,在这个——这个不起眼的、有着金属滚动座椅和嗡嗡作响的荧光灯的实验室里,任何一个寻常的日子都充满可能性。

 

其实,细胞也与我们通常想象的不一样。

 

如果你上过基础的生物课,你就会知道细胞是什么: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的构建单元。你还会了解细胞的大致结构。真核生物(也就是几乎所有你肉眼见过的生物),以及更多需要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生物,它们的结构大致是这样 的:质膜包裹着一种名为细胞质的凝胶状液体,其中漂浮着各种细胞器。细胞的中心是一个充满 DNA的细胞核。按照一些教科书介绍细胞的方式,人们很有可能把它想象成后院里的游泳池,有充气的玩具在池水里晃动,就像是在等待着发生什么事情。

 

这与事实相距甚远。

 

每个细胞都像一座科幻不夜城,活力澎湃。你体内的几乎所有细胞都有自己的工厂,精密至极,日夜不停的装配线 生产着成千上万的产品。迷宫般的交通系统让人类最复杂的高速公路也相形见绌,包装和运输中心比敦豪还要高效, 发电厂输出巨量能源,废物处理中心则确保没有不必要的残留,也没有任何浪费。

 

在你的细胞内,复杂的代码被加密、封装、传递、解密,然后被分解。只有按下某个特殊的键,才能打开和关闭上锁的大门。监控网络搜寻着入侵者……一旦发现,就展开抓捕。这一切生物活动的规模超乎想象,而它们就在你体内的数万亿个细胞中一刻不停地进行着。

 

自从你开始阅读这本书以来,你的细胞就一直在泵送、牵引、堆叠、运输、转录、解码、构建、破坏、折叠、阻塞、接收和排出。通过这些活动,你呼吸、消化,并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你制造了电力,感知了空气的振动;你思考,感知,收缩肌肉,发现并击退了大量你从未见过的病原体。

 

换句话说,你活着。

 

我之所以告诉你这一切,是因为如果想要理解我的故事,理解我,你需要首先理解另一些事情:那些在一些人看来似乎静止的事情——那位安静地坐在实验台前的女士,那些漂浮在泳池中的玩具——真相有时恰恰相反。

 

有时,复杂而令人满意的生活——或者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在其他人看来可能什么都不是。

 

译者简介

 

李敬,1986年就读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专业,1996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获微生物和免疫学博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成肿瘤遗传博士后研究之后,一直在制药界致力于小分子药物研发,参与并领导了多个小分子新药研发项目,领域涉及肿瘤、炎症、自身免疫、代谢和遗传性疾病。在《科学》《自然遗传》《肿瘤研究》等杂志上发表五十多篇学术论文与发明专利。

 

梁贵柏,新药研发一线科学家、科普作家。1992年获得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学位。在康奈尔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之后,于1994年加入默沙东新药研究院药物化学部,任职高级研究员。参与和领导了多个不同阶段的新药研发项目,在先导化合物的发现、设计、优化以及临床药物的推荐、合成等领域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与发明专利。

梁贵柏长期致力于中美医药界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中国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在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新药的故事”系列三册入选2023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两次获得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

 

评价及推荐

 

卡塔林·考里科的故事鼓舞人心,如果你对科学、创新和锲而不舍可以改变世界曾有所怀疑,那你应该读读这本书。

——比尔·盖茨,微软公司创始人

 

坚韧和不曾动摇的信念所具有的力量在此得到了精彩证明。《突破:我的科学人生》讲述了卡塔林·考里科从成长于匈牙利到以mRNA改变世界的人生经历,将鼓舞万千读者。

—— 珍妮弗·杜德纳,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卡塔林·考里科的故事激励我们在面对严峻困难时不要退却,激励我们保持坚强,坚持那些可以改变世界的想法。

——斯特凡·黑尔,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卡塔林·考里科为我们呈上了取得科学突破的配方,灵感来自创意满满的匈牙利厨房:首先,是对教育和研究有着永无止境的好奇心。接下来,用数十年的时间寻找知识鸿沟并填上其中的一些,不因困难或外界环境而放弃。最后,抓住机会,协助解决人类面对的一个难题,由此为医学的未来开辟新的地平线。祝你有好胃口,好好享用你的甜点!

——厄尔诺·鲁比克,匈牙利建筑学家、魔方发明者

 

获得诺贝尔奖的646人中,有许多人曾面临巨大的障碍。但很少有人像卡塔林·考里科这样克服了重重逆境。

——《金融时报》

 

 

文章关键词: 《突破:我的科学人生》梁贵柏博士
下载PDF
0
发布文章
0
关注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