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机构办主任沈一峰教授,对今年7月一个炎热夏日记忆犹新。当时,上海气温超过35度,DIA日本总经理中森省吾(Shogo Nakamori)却依然西装加领带,专程来到上海市宛平南路600号拜访沈教授等国内专家。此次拜访是为了商量即将在第21届DIA日本年会上举办的中国研究医院专场的内容。
中森省吾先生已年逾七旬,最近两年间他不遗余力地与中国监管部门、多家医院及行业组织交流,从2023年起就成功地在DIA日本年会上为中国研究者搭建了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沈一峰教授被他的这份热忱与执着所打动,当即决定向医院领导汇报,申请在3个月后亲赴东京参与这场讨论。
张文宏教授:后疫情时代临床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这次引领中国研究者代表团参与DIA日本年会的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10月28日在DIA日本年会上所作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张文宏教授对此次出行给予了极高的重视。
他告诉记者,随着新药研发在中国不断加速,临床研究必须与时俱进,保持与创新发展的同步。如果新药在实验室发现阶段迅速取得突破,但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未能及时跟进,将延缓创新药物的上市进程。因此,提升临床研究的水平至关重要,不仅能解决更多临床问题,还能为创新药研发提供临床支撑。
临床研究是创新药的验证过程。这正是临床医生需要积极参与临床研究的重要原因。同时,研究质量要得到严格保障,否则研究数据的可靠性将受到质疑,进而影响整体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张文宏教授说,研究者对临床试验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他们积极寻求与药物研发和监管机构的信息交流,以期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通过这种紧密交流与合作,新药在上市过程中能更快、更合规地推进,同时提高研发效率,而DIA正是这样的国际交流平台。张文宏教授回忆说,中森省吾先生亲自向他们发出了邀请,参加中国研究者的主旨演讲。“我们非常珍视这次机会,能与来自国际DIA的专家们共聚一堂,这些专家不仅来自日本,还包括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顶尖医药和监管人才。”
张文宏教授在报告中探讨了科学技术创新的话题。他提到,免疫肿瘤治疗、降糖减重药物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已引领了新药上市和疾病治疗的飞跃,这些成就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相比之下,感染性疾病领域的创新在过去多年里相对缓慢。
然而,新冠疫情的大流行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极大地推动了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落地应用。例如,mRNA疫苗技术、新型小分子药物等,在短短一年左右就完成了从研发、监管到临床应用的全过程,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在谈及后疫情时代临床研究的现状、未来趋势及潜在机遇时,张文宏教授指出,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未知传染病和攻克现有重大传染病的挑战,已成为全球医药研发领域的共同焦点。他预见说,抗感染药物、肝病治疗和传染病防控领域将是未来新药研发的重点方向,未来将有更多针对这些疾病的新药问世音。同时,也应继续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医学研究的进步,以应对全球性的健康挑战。
此外,他还介绍了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医学中心)在推动传染病医药研发领域所采取的举措。他说,医学中心已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国家病原体监测网络及传染病临床试验网络,这些网络聚焦于急性呼吸道病毒、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细菌耐药性等多个关键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医学中心成功建立了中国首个专门针对感染病临床研究的学术型研究机构(ARO),该研究机构致力于开展高质量的研究者发起研究,旨在为新药研发提供精准、详实的中国疾病数据支持。
同时,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还在寻求与国际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试验平台的深度合作,不仅展现了中国在应对全球健康挑战中的积极姿态,也凸显了其在推动全球健康创新与合作中的领先地位与创新精神。通过这些举措,医学中心正为全球传染病防控与医药研发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
沈一峰教授:上海市600号的故事
沈一峰主任首先介绍了“600号”名称的由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徐汇院区的地址,在宛平南路和零陵路上都是600号。以往多少有点揶揄和嘲讽的代称,随着民众对精神心理疾病的逐步正视日益被人接受。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上海实施封控管理,民众面临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精神健康问题凸显,这使得精神科医生与专业机构在维护公众心理健康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600号因此更加深入人心。
随后,沈主任分享了600号在精神卫生领域的发展历程与成就。作为国家医学中心,医院不仅致力于推动临床研究的发展,严格遵循伦理审查标准,已拓展多项国际合作,尤其在创新精神药物临床研究领域展现了责任与担当。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与赛默飞旗下PPD(百时益)达成战略合作,正在建设国际标准的1期临床试验病房,为此医院领导已带队考察了PPD的所有3家1期中心。这标志着其在CNS领域不断增长的能力和实力。无论作为Leading Site(牵头中心)的项目数量还是质量,600号均在国内同类机构中名列前茅。沈主任还分享了与日本4家企业开展的14个临床试验项目,这些合作不仅体现了医院在国际合作方面的广泛影响力,也彰显了其与申办方、兄弟医院(协作网)及服务供应商之间紧密而高效的协同机制。
最后,沈主任表达了未来与日本同道进一步加深合作的期待。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机构办主任沈一峰教授
黄丽红教授:从研究者角度看中国IIT的挑战
中森省吾还拜访了黄丽红教授。作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生物统计室的主任及临床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黄丽红教授介绍了中国在研究者发起临床研究(IIT)领域的政策导向、发展环境、最新进展,并分享了这一领域内积累的经验及面临的挑战。
她说,IIT从研究者的视角出发,探索医学难题,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药物开发过程,极具价值。在此过程中,确保IIT的科学严谨性和研究质量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中山医院构建了全面而严谨的临床研究质量管理体系,同时打造了的IIT数据科学支持平台,以此作为应对挑战、提升研究质量的坚实基石。黄教授特别指出,唯有高质量的IIT,才能产出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推动医学进步。
此外,黄教授对临床试验的受试者科普工作同样倾注了热情。为增进患者对临床试验的理解与参与意愿,她正在联合专家,更广泛和有效地传播临床试验知识,缩小信息鸿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生物统计学部主任临床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黄丽红教授
在报告后的讨论中,苏岭博士全面点评了各专家的主要观点,并强调临床医生积极参与新药临床开发的重要性。来自日本国家癌症中心医院的中村健一(Kenichi Nakamura)教授说,现在已有一些中国企业来到日本的临床研究中心开展研究项目,他还与中国临床专家就如何利用IIT来支持药物注册研究,以及如何加强国际间合作,共同推动IIT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从左至右为苏岭博士、张文宏教授、沈一峰教授、黄丽红教授和中村健一教授

现场观众与讲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