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生口服多肽icotrokinra展现出重塑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治疗标准的潜力;
• 多家中国公司也展示各自在研产品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研究成果;
• BMS尝试突破突围,寻求氘可来昔替尼更广阔的适应症;
• Q32 Bio治疗斑秃的核心产品被医生看好,但投资人并不买账;
• 特应性皮炎治疗领域将迎来OX40抑制剂新生力军。
随着自免领域的研发热度持续升温,一众参赛选手开始亮出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美国皮肤病学会(AAD)年会上,或许能窥见这个赛道未来将诞生哪些“重磅炸弹”。
银屑病可能是今年大会最受关注的治疗领域之一。其中,强生的IL-23受体(IL-23R)靶向拮抗多肽icotrokinra站上舞台C位,不仅显著疗效,对比BMS的TYK2变构抑制剂氘可来昔替尼也不落下风,展现出重塑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治疗标准的潜力。来自诺诚健华、益方生物和翰森制药/荃信生物等中国公司的新药也纷纷闪亮登场。
氘可来昔替尼四面受敌,不过BMS没有退缩,而是转战银屑病关节炎、红斑狼疮等其他疾病领域。此外,Q32 Bio、礼来、恒瑞医药等竞相布局斑秃市场,安进/协和麒麟和赛诺菲则在特应性皮炎上争夺“first-in-class”的宝座。

大获全胜
作为银屑病巨头,强生在该领域的新药研发经验毋庸置疑。与此前推出的英夫利西单抗、戈利木单抗、乌司奴单抗、古塞奇尤单抗等均为注射液不同,icotrokinra(JNJ-2113)采用更为便利的口服给药方式。
早在去年11月,强生就宣布icotrokinra在关键性3期研究ICONIC-LEAD中取得积极结果。此次大会公布了该研究的完整结果,显示该产品每日一次在12岁及以上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中显著的皮肤清除率与良好安全性。
数据显示,第16周时,icotrokinra组65%的患者达到IGA 0/1,即皮肤症状清除或几乎清除,50%患者达到PASI 90,即银屑病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改善至少90%。在第24周时,PASI 90应答率提升至65%,74%达到IGA 0/1,近半数患者实现皮肤完全清除(46%达IGA 0,40%达PASI 100)。
另外,icotrokinra还在Ⅲ期ICONIC-ADVANCE 1/2研究中,在第16周达到IGA 0/1与PASI 90的共同主要终点,并在所有关键次要终点中显著优于氘可来昔替尼。
氘可来昔替尼是过去10余年来首个获批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口服疗法,其他创新疗法以注射用的单抗为主。现在,这种治疗格局可能很快就要被打破。
据悉,强生将启动首个斑块状银屑病头对头研究ICONIC-ASCEND,以证明口服给药的icotrokinra相较于注射用生物制剂乌司奴单抗的优效性。
神仙打架
在BMS和强生后面奋起直追的还有多家中国公司。其中,诺诚健华与益方生物都在本次大会亮出各自开发的口服TYK2抑制剂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Ⅱ期研究成果。
其中,诺诚健华ICP-488经12周治疗后,每天一次6mg和9mg剂量组的PASI 75应答率分别为77.3%和78.6%,PASI 90应答率分别达到36.4%和50.0%,sPGA 0/1(即皮损完全清除或基本清除)应答率分别为70.5%和71.4%。
益方生物D-2570经12周治疗后,18mg、27mg、36mg剂量组的PASI 75应答率分别为90.0%、85.4%和85.0%,PASI 90应答率分别为75.0%、70.7%和77.5%,PASI 100应答率分别为40.0%、39.0%和50.0%,sPGA 0/1应答率分别为82.5%、80.5%和87.5%。
单从数值来看,ICP-488的PASI 90应答率在第12周时与icotrokinra第16周时旗鼓相当,而D-2570则更胜一筹。益方生物在新闻稿中表示,D-2570的疗效数据优于已上市的同类TYK2抑制剂,并且在效果上可与IL-17A、IL-23等抗体生物药相媲美。
在注射疗法方面,翰森制药与荃信生物合作开发的长效疗法HS-20137也值得关注。这是一款靶向IL-23的人源化IgG1单抗,翰森制药于2024年4月获得其独家权益。
Ⅱ期临床数据显示,HS-20137在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中起效迅速,200mg每八周给药一次剂量组治疗16周后PASI 75、PASI 90应答率分别为92.3%和76.9%,该比例在第20、24和28周时分别达到84.6%、89.7%和87.2%。试验还设置了200mg每十二周给药一次剂量组,16周时PASI 100高达40%。
BMS的守与攻
眼下,全球银屑病市场获批疗法众多,针对TNF-α、IL-12/23、IL-23、IL-17A、IL-36等靶点的新药层出不穷,生物类似药来势汹汹,新一代的口服、长效疗法也试图杀出重围。
在这种背景下,氘可来昔替尼的处境可谓前有狼后有虎。不过BMS并未坐以待毙,而是在更广阔的适应症中找寻出路。
本次大会上,BMS首度公布了氘可来昔替尼治疗活动性银屑病关节炎(PsA)成人患者的Ⅲ期POETYK PsA-2(IM011-055)试验结果,证实了其在改善关节及皮肤症状、提升患者报告生活质量方面的潜力。
数据显示,治疗组在16周后ACR20(疾病体征和症状至少改善20%)应答比例达到54.2%,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39.4%。此外,研究还达到了多个关键次要终点,并展现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特征。
除了POETYK PsA-2,氘可来昔替尼另一项针对PsA的Ⅲ期研究POETYK PsA-1也在去年12月达到了主要终点和关键次要终点。这些研究结果均表明,口服氘可来昔替尼有可能成为PsA患者的首个TYK2抑制剂。
此外,该药还在开展治疗红斑狼疮的全球Ⅱ期PAISLEY CLE研究,同样可能帮助这款口服TYK2抑制剂摆脱“银屑病专药”的标签。
下一位斑秃克星
作为仅次于雄激素性脱发的第二大脱发类疾病,斑秃市场潜力巨大。随着礼来的巴瑞替尼、辉瑞的利特昔替尼和太阳制药的deuruxolitinib等JAK抑制剂相继获批,这个领域的参与者也在加紧步伐。
比如Q32 Bio。在今年2月经历大幅裁员、重组并砍掉肾脏管线后,这家Biotech正全力推进其核心资产bempikibart用于中重度斑秃的Ⅱ期研究。bempikibart是一款IL-7/TSLP双功能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IL-7和TSLP信号重新调节适应性免疫功能。
在本次AAD大会上,Q32 Bio公布了2a期斑秃试验SIGNAL-AA的结果,bempikibart用于重度及极重度斑秃患者,第24周SALT评分(头皮脱发)显著改善,且停药后疗效持续。尽管只有24周的给药,多名患者在36周的随访期间获得持续的反应,甚至超过55周。
目前,bempikibart的开发计划进展顺利,开放标签扩展研究将于2025年上半年启动,SIGNAL-AA Part B研究预计于2025年上半年开始给药,关键数据2026年上半年公布。
康涅狄格州皮肤病医生Brett King博士评论道:“重症患者在治疗24周后甚至停药数周仍显示疗效,这一现象非常引人注目。若bempikibart的活性(包括诱导长期缓解的潜力)及安全性在后续试验中得以验证,它有望改变斑秃的治疗范式。”
不过这一数据并未说服投资人,消息公布后,Q32 Bio股价已连续两日下跌7%以上。部分分析师认为bempikibart在斑秃中的疗效可能不及现有疗法。
礼来的JAK1/2抑制剂巴瑞替尼则瞄准了12岁至18岁的严重斑秃青少年这一群体。大约40%的斑秃患者在20岁前首次发病。
在AAD上公布的3期BRAVE-AA-PEDS研究结果显示,在第36周接受每日一次口服巴瑞替尼 4mg和2mg治疗后,患者头皮、眉毛和睫毛的头发再生得到了临床意义上的改善。42.4%的患者接受巴瑞替尼4mg治疗后,第36周头皮头发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如果巴瑞替尼在这一年轻群体中获批,将直接对垒辉瑞的JAK3/TEC抑制剂利特昔替尼,这是全球首款获批同时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青少年及成人重度斑秃患者的创新药物。
此外,恒瑞医药也携其JAK1抑制剂硫酸艾玛昔替尼片的Ⅲ期成果加入斑秃战场。
数据显示,该药在第8周即可改善成人重度斑秃患者症状,4mg和8mg剂量组24周时分别有34.9%和40.6%的患者达到SALT评分≤20,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在治疗核心期和延长期间,达到SALT评分≤20的患者比例持续增加。
OX40抑制剂在AD中的突破
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有OX40抑制剂获批上市,而安进/协和麒麟的rocatinlimab及赛诺菲的amlitelimab,是自免领域临床进度较快的两个选手。
在本次AAD大会上公布的Ⅲ期IGNITE试验的最新数据显示,rocatinlimab有望争夺特应性皮炎(AD)领域“first-in-class”的宝座。
在为期24周的研究中,rocatinlimab达到了共同主要终点和所有关键次要终点,两种剂量均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疾病活动性降低。高剂量组中42.3%的患者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较基线降低≥75%(EASI 75),低剂量组中36.3%的患者达到EASI 75。
这支持了rocatinlimab作为特应性皮炎一种新治疗选择的潜力。安进计划在ASCEND试验中进一步探索该药超过24周的效果,并在ASTRO和ORBIT试验中评估其在青少年患者中的作用。
尽管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专家和分析人士预计,rocantinlimab的应用将被降至二线治疗领域,而且它可能必须面对来自赛诺菲OX40L单抗amlitelimab的竞争。后者也在本次大会上海报展示了针对中重度AD患者的STREAM-AD与RIVER-AD研究结果。
RIVER-AD是一项单臂长期扩展Ⅱ期研究。此次大会首次公布了该研究的中期分析结果,主要针对Ⅱb期STREAM-AD试验中第24周未达到EASI-75或IGA 0/1应答的患者,统一予以amlitelimab 250mg Q4W,并于治疗28周评估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安慰剂组患者进入这项扩展研究时的EASI评分与STREAM-AD研究基线时的EASI评分相比,平均降低了35.8%和18.3%;治疗第28周,EASI评分分别较基线下降了83.4%和85.2%;同时,治疗28周时的EASI-75、EASI-90、IGA 0/1应答率与STREAM-AD研究第24周的应答率相当。
这一数据展现了amlitelimab在特应性皮炎中的潜力。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作用机制,可以帮助使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正常化,并在不消耗T细胞的情况下恢复免疫平衡。
编辑 | 姚嘉
yao.jia@PharmaDJ.com
访问研发客网站,深度报道和每日新闻抢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