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王劲松:和铂医药如何赢得大冢制药“长期主义”的青睐

·2025-06-29发布

•大冢制药对全球潜在合作伙伴进行了全面筛选,和铂医药成功成为其首选合作伙伴;

•王劲松博士说:“通过和大冢合作,我们积累了欧美之外的经验,也会和其他亚太企业开展更深度、长期的合作。”

 

日前,和铂医药与日本大冢制药达成一项合作,共同推进治疗自免疾病BCMAxCD3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的开发。该合作引发业界对中日医药合作的关注,日本药企也逐渐融入中国产品占据研发管线这一全球创新潮流。为此,研发客专访了和铂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劲松博士。

 


王劲松博士

 

研发客:日本企业素以稳健甚至有一些保守的经营风格而闻名。若能赢得大冢制药的青睐,无疑是对中国企业实力的高度认可和信赖。您认为,这与之前和欧美公司合作有哪些不同?

 

王劲松:

日本大冢制药是中国首家外资制药企业,早在1981年便在中国设立子公司,与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和友谊。和铂医药子公司诺纳生物此前已与大冢制药旗下子公司Visterra在抗体领域展开了合作,建立了很好的信赖关系。在此,我想从日本公司的合作出发,谈谈这个话题。

 

中国创新药企业出海美国、欧洲或日本,其底层逻辑都有共性。技术平台、产业稀缺性和患者需求是交易的要素。此次与大冢制药的交易与过往与国际伙伴的合作逻辑一致。

 

例如,2016年,和铂医药利用 Harbour Mice® 平台,与艾伯维合作开发一款全人源单抗药物。2022年,作为中国首个授权给跨国药企的双抗项目,基于和铂的 HCAb 平台开发,我们向阿斯利康授权CLDN18.2xCD3双抗(HBM7022),2023年,和铂医药利用 HCAb 平台和一体化ADC平台开发的ADC产品(HBM9033)授权给辉瑞。

 

对于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尽管我们对其医药产业有研究与学习,看似熟悉,但中国企业与日本的合作案例相对匮乏。这一次,我体会到不同类型合作方的文化与特点,这种经历也拓宽了我们的国际视野。

 

研发客:最初,和铂医药通过什么契机与大冢制药接洽?在此过程中,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经历?

 

王劲松:

和铂医药与诺纳生物构建了多项技术平台。诺纳生物凭借前沿技术、复杂分子构建能力,在业内树立了较高的知名度。在BD方面,我们始终积极在国际上寻求合作伙伴。此前,诺纳生物已与 Visterra 依托各自技术平台,开展复杂分子的研发合作,聚焦免疫介导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年来,大冢制药逐渐拓展自免领域管线,在全球寻找差异化创新管线和具备创新力的技术团队。在此背景下,大冢制药对全球潜在合作伙伴进行了全面筛选。和铂医药成功成为其首选合作伙伴。双方开展了多轮沟通,全面评估合作机会。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大冢制药不仅借助公开渠道获取信息,还利用产业资源,对产品、技术、合作模式、团队与公司多方位考察。这一过程科学严谨、细致入微,充分体现日本企业在合作中的专业性与系统性、追求卓越的产品质量和长期主义理念,这些都值得中国公司学习。

 

基于这些因素,最终达成了 HBM7020总计6.7亿美元的交易。这表明,我们的合作是基于资源互补,着眼构建长期合作的产品线。

 

随着双方交流的不断深入,大冢制药逐渐认识到和铂医药的差异化战略地位,以及产品的独特优势。同时,双方团队在理念、文化等方面的高度契合,也为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交流过程中,日本方展现出的严谨和细致令我印象深刻。大冢制药在做决策前,均会缜密、全面的考察。其决策过程稳健审慎,不盲目冒进,从科学、技术、市场、团队等多个维度全方位细致考量。不仅对项目本身,还对合作团队进行评估,确保双方在技术、理念、文化上高度契合。大冢制药在决策中虽投入大量时间与资源评估,但一旦做出决策,便会坚定地推进,确保后续执行稳健高效。

 

研发客:中日两国互为邻国,人种差异小,疾病谱接近。您认为未来中日之间的合作前景有哪些?

 

王劲松:

随着DS-8201全面临床数据的推进,日本公司在创新上展现出深厚的积淀令全球惊叹。在立项环节,日本企业善于运用先进技术,实现与市场无缝对接。其在全球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中日企业秉持诸多相似的价值观。双方均高度重视创新,充分认可技术平台的价值,对产品质量有着极致追求,并始终将患者需求置于首位。这种高度的契合为双方协同创新奠定了基础。

 

此次合作是一个良好开端。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与日本的患者,在基因特征及诊疗需求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性。双方在临床前研究及临床阶段开展合作具有巨大潜力。此外,中日药监部门及行业致力于推动临床数据互认。如何充分发挥中日两国在临床研究及疾病治疗的优势,促进两国企业合作交流,或将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出海的重要方向。

 

研发客:在此次交易中,TCE(T细胞衔接器)作为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手段,在肿瘤治疗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能否谈谈TCE相较于其他治疗手段具备哪些优势?

 

王劲松: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TCE作为双特异性抗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之处在于巧妙地利用了T细胞的激活机制,并结合另一个免疫相关靶点,实现对免疫细胞的选择性激活或剔除。其中,基于CD3的免疫细胞衔接器是较为典型且为大家所熟知的类型。

 

CD3能激活T细胞,通过聚集作用,引导T细胞定向清除相关免疫细胞,最为常见的便是B细胞的剔除。以BCMAxCD3分子设计为例,其原理正是基于此。在早期,这类分子在血液肿瘤领域积累了较多经验,并经过临床前与临床研究的初步验证,部分产品已成功进入临床应用并推向市场。

 

随着研究深入,我们逐渐发现,通过进一步调控CD3活性,能有效提升TCE分子的安全性。以本次交易涉及的HBM7020为例,其CD3活性得到调控,降低了细胞因子风暴发生的可能性。这一突破为TCE进入对安全性要求更为严格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治疗领域提供了可能。

 

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自身抗体介导的,因此,产生自身抗体的B细胞和浆细胞近年来成为药物开发的主要靶点。例如,巴托利单抗(HBM9161)作为一种新型全人源抗FcRn单克隆抗体,能阻断FcRn-IgG的相互作用,加速体内IgG的清除。

 

而在TCE分子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和铂医药发挥自身特有的分子设计能力。我们基于专有的免疫细胞衔接器双抗平台——HBICE平台开展研发。该平台依托于和铂医药独有的HCAb(全人源重链抗体)技术,用于构建仅包含重链的双特异性抗体。通过巧妙的分子设计,将目标细胞与T细胞交联,高效诱导T细胞杀伤免疫细胞。

 

近年来,我们观察到TCE从肿瘤领域的血液瘤拓展至自身免疫疾病治疗领域,这主要得益于两个因素。其一,安全性得到提升,如对CD3活性的精准调控;其二,独特的分子框架设计使得免疫细胞衔接器的设计更加精巧,进一步增强了安全性。这正是和铂医药基于HBICE平台所取得的成果。

 

早期,和铂医药与阿斯利康的合作验证了免疫细胞衔接器的结构可行性。我们进一步推进免疫细胞衔接器在自身免疫领域的应用。这也是本次与大冢制药合作的基础。

 

此外,和铂医药多年来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进行了深入耕耘。这些努力使我们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开发此类产品。我们坚信,TCE将在肿瘤、自免领域也将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发客:未来,和铂医药是否还有合作计划,或者是这类BD交易?

 

王劲松:

我们会在技术平台和复杂分子创新继续深耕,将产生一系列在临床上有巨大价值的产品线。不排除继续和全球有能力、有资源的企业合作。通过和大冢合作,我们积累了欧美之外的经验,也会和其他亚太企业开展更深度、长期、高效的合作。希望通过区域性的,具有相同疾病谱需求的领域,打造出欧美之外的创新生态。

 

研发客:当下,全球跨国公司中有1/3的管线来自中国,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创新药物研发的实力与潜力。对于这些获得成功的企业而言,您有什么感想?

 

王劲松:

2016年,我从老东家赛诺菲辞职,创立了和铂医药。这期间,我亲身见证了中国创新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历程。在国家将创新医药产业置于战略地位,对创新药企业给予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以及人才汇聚、资本踊跃参与的大背景下,中国生物医药创新药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在此期间,涌现出一批与国际接轨的优秀企业,不乏如和铂医药等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企业。他们凭借自身优势,快速多样地与跨国成熟企业开展规模化合作。

 

当前,中国多数创新药企业尚处于早期发现阶段。然而,大规模国际化临床开发与商业化运营需要雄厚的资源支持,这是多数企业所欠缺的。在此阶段,形成多样化、规模化的与成熟企业的合作模式,成为必然态势。在全球,早已形成了这样的产业生态。从这一视角来看,中国当前的产业发展态势与国际成熟市场模式基本一致。

 

随着各企业不断走向成熟,越来越多企业将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更丰富的资源,推动产品从临床前阶段逐步迈向临床后期,甚至实现从中国临床开发市场向全球化、国际化经营开发的跨越。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展望未来,合作方式将更加多元化。例如,在临床阶段开展共同开发,探索多样化的市场沟通方法等,都将随着产业的日益成熟而不断涌现。药物研发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在全球范围内,合作已成为必然趋势。毕竟,创新与科学本无国界。

 

和铂医药有幸成为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在第一线亲身感受这一行业的蓬勃生机。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见证众多中国企业与国际公司开展高水平的战略合作,这无疑是中国整个产业的荣耀。衷心希望更多中国企业能以多样化的方式,在全球实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

 

 

编辑 | 姚嘉

yao.jia@PharmaDJ.com 

访问研发客网站,深度报道和每日新闻抢鲜看

 

文章关键词: 和铂医药大冢制药BCMAxCD3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
下载PDF
0
发布文章
0
关注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