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罕见病新药猎手:依靠企业和高校转让,规模比肩大药厂

·2025-07-10发布

在出海热的当下,中国公司如果需要向日本企业License out产品项目,除了熟悉他们的技术、管线,了解他们的文化、理念和经营之道也必不可少。本文希望给国内企业展现一家传统的日本企业诺贝仁医药的全貌——管线几乎全部都是海外引进。后续或许通过本文,国内企业可以打通与日本企业合作的通道。

 

江户时代后期的儒学家佐藤一斋在《言志四录》里留下了“提灯行暗夜,勿忧暗夜,唯赖一灯” 的名言。诺贝仁医药的中国负责人姜镕哲告诉研发客,他们将创业使命作为“一灯”,在困难的时代,会更加努力拼搏,积极推动罕见病事业发展,始终坚信心中一盏灯,继续与患者同行。

 

2025年的春天,东京银座街头,樱花盛放,粉白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飘落。在诺贝仁(Nobelpharma)总部的大楼里,创始人盐村仁先生(Jin Shiomura)凝视着窗外这如诗如画的美景。

 

在成立诺贝仁之前,盐村先生是三菱化学株式会社首个上市药品Theodur的产品经理,曾两度荣获社长奖,1999年他调任三菱东京制药(现三菱田边制药),深度参与了三菱制药的业务整合。

 

2003年6月,盐村先生离开三菱集团。出于家族中有亲人是罕见病患者,他创立了罕见病药物研发公司诺贝仁,“希望能解决那些被人忽视的疾病需求”。

 

诺贝仁社长兼CEO  盐村仁

 

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日本企业的目光,但多种不确定性因素让他们普遍持观望态度。诺贝仁则是他们中的少数派。在这场突围战的背后,交织着企业的情怀、与政策的博弈及企业坚守的经营之道。

 

日前,诺贝仁在中国市场的第三个产品——褪黑素颗粒获得进口批件,获批适应症为改善6-15岁神经发育障碍儿童的入睡困难。至此,该公司在中国已上市的三个产品中,包括两个罕见病药物和一个儿童药,且均通过免临床途径获批上市。

 

非典型的战略布局

 

说起诺贝仁的名字,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瑞典化学家诺贝尔而命名,之选择罕见病领域,因创始人盐村仁的家族有罕见病的经历。他怀揣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想要为这些患者带来希望,同时也得益于日本政府提供的良好支持。

 

1993年,PMDA出台《孤儿药管理制度》,提供临床研究资金资助、注册优先审批、延长再审查期限等支持。2014年发布《孤儿药指南》,细化资格认定程序,给予孤儿药10年市场独占权,并明确税收减免、补助金政策。罕见病药物纳入医保目录后,患者自付比例仅30%(75岁以上老人10%),政府全额报销部分高值药物。

 

企业定价权与政府测算机制之间也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平衡,企业可以自主申报价格,经过3个月的协商后就能确定。

 

诺贝仁自2003年成立以来,有26款罕见病药品获批上市,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强生、Lundbeck、勃林格殷格翰、Novatech等公司转让的品种,也有不少从高校获得的产品,适应症包括威尔逊病、新生儿癫痫发作、威尔姆斯瘤(肾母细胞瘤)、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等。其中,2008年上市的威尔逊病药Nobelzin(醋酸锌)是获批的第一款处方药。

 

为了维持运营,诺贝仁还同步开发普通药物,形成了“罕见病药物作为基础,常见病作为补充”的战略布局。

 

诺贝仁从2016 年开始进入海外市场,分别在美国、欧洲获得了孤儿药的指定,2019 年9 月,他们开始了进军中国之旅。

 

研发客有幸在东京拜访了诺贝仁的中国负责人、江苏诺贝仁医药总经理姜镕哲先生。

 


研发客主编毛冬蕾与姜镕哲(左)

 

姜镕哲原本在国内攻读医学专业, 2019年在东京大学药学部深造。后来他加入了诺贝仁,担任海外事业部与研发部双重职责。这种跨界经历使他既能理解药物的专业知识,又具备敏锐的商业转化思维。

 

盐村仁先生不仅关注日本罕见病患者医疗需求,更通过与姜镕哲先生交流,了解到中国罕见病患者面临诊断难、用药短缺及创新疗法准入难的问题。因此,他也希望通过中日合作,以改善中日两国罕见病患者的治疗现状。

 

诺贝仁的罕见病药物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遇到了诸多挑战,但这也成为了企业成长和学习的宝贵机会。开拓中国市场的历程,姜镕哲向研发客娓娓道来。

 

中国市场是全新的课题

 

中国药品审批体系的复杂性,对诺贝仁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Nobelzin(醋酸锌)去年2月在中国获批,申请过程充满了曲折。由于中国药品审批标准与日本有所不同,审评人员对药物的检测标准理解存在差异,导致申请耗时较长。但他们通过与中检院的积极沟通,让审评人员理解检测标准。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顺利获得了批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中日两国在药品审批体系方面的差异,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适应和应对。

 

在政策执行方面,虽然有时候会遇到一些经验之外的情况,但他们始终保持着耐心和信心。就像一款治疗神经发育障碍儿童入睡困难的褪黑素,因为外包场地变更等原因,审批耗时较长。但诺贝仁团队一直与各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政策要求和审批流程,及时解决问题。在他们的努力下,最终成功获得了审批。通过这个过程,他们学会了如何与各部门进行有效的协调,确保流程的顺利进行。

 

“与日本药监系统相比,中国的监管环境确实存在一些系统性落差。但我们始终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适应,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姜镕哲说。

 

在市场攻坚方面,医保准入是一个艰险的环节。医保定价机制复杂且严格,对于罕见病药物来说,价格更是关系到药物的可及性和企业的生存发展。诺贝仁团队了解了国内医保定价机制,准确制定价格策略,最终成功突破了价格红线,达成了理想价位。

 

然而,突破医保准入只是第一步,他们还需要闯过省级挂网、医院终端准入等多重关卡。每一个关卡都充满了挑战。在这个过程中,诺贝仁加强了与省市两级医保部门的对接,积极了解政策动态和需求;同时加强了学术推广和诊断教育,让更多的医院和医生了解他们的产品。

 

对于代理商团队规模较小的问题,姜镕哲也意识到了。他们正在积极寻找更多可靠的合作伙伴,通过拓展代理商网络,确保产品能够更好地覆盖全国市场。“只要选择对了人,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企业的目标。”姜镕哲说。

 

尽管挑战重重,但中国市场的潜力依然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诺贝仁医药。2024年,中国政府还发布《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支持创新药开发。政策为诺贝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针对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姜镕哲主张采用“借船出海”策略。相较于自建销售团队,他认为将产品代理权授予恒瑞、石药等本土药企更适合。“他们拥有成熟的销售网络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大幅缩短市场培育周期。同时,诺贝仁坚持保留MAH身份,这样既保证了药品的所有权,又能借助合作伙伴的资源实现快速渗透。”姜镕哲说。

 

独特的研发模式

 

截止到2024年,诺贝仁在日本的孤儿药认定数量和新药获批数量达7个,已与一家跨国罕见病药企的数量比肩;2020年2 月,诺贝仁还在美国申请了一项新药上市许可。

 

姜镕哲认为,诺贝仁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成就,得益于其独特的研发模式。

 

诺贝仁医药研发模式的差异化

 

“我们没有设立实验室开展基础研究,而是以临床试验为主进行后期开发。诺贝仁引进日本高校以及全球企业的最优候选药物,以最快速度集中资源推进临床试验和注册申报等。这种策略,既分散了研发风险,又保持了创新活力。”姜镕哲说,“我们也希望能从中国公司中引入更创新的产品到日本研发。”

 

诺贝仁医药研发管线

 

他还特别提到“育药”(意思是重新发现现有药物的新功效)。例如,口服避孕药经药物重新开发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痛经的药物(LUNABELL复方制剂),后续又获批功能性痛经适应症。

 

目前诺贝仁共有6 项适应症扩大的品种,其中2 款(RAPALIMUS Gel、Titanium Bridge)被PMDA指定为优先审批产品。

 

在这家日本公司历经多年工作后,姜镕哲对公司企业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盐村仁期望员工能对自己的工作心怀骄傲与满意。”

 

在经营管理上,他说,诺贝仁非常具有日企特色,“绝不将公司利益凌驾于道德之上。公司追求持续发展,但规模扩张并非核心目标。相反,将致力于打造百年基业”,“在产品战略上,诺贝仁追求卓越产品质量与数据完整性,严格履行上市后安全管理。这种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使得诺贝仁在日本制药行业中赢得了良好的信誉”。

 

“在资本策略上,创始人在投资决策时谨记失败风险,而非盲目乐观。这种稳健的资本策略,使得大多数日本公司能够在保证公司正常运营的同时,为股东和员工创造更多价值。”姜镕哲说。

 

诺贝仁的临床试验业务正从本土向国际拓展。在海外研发业务方面,诺贝仁当前10余条在研管线覆盖低锌血症、抑制进行性肌无力、GNE肌病等多个治疗领域,有8项新药进入了Ⅱ期试验。此外,诺贝仁还开始尝试国际多中心试验。

 

诺贝仁医药的海外研发业务

 

在诺贝仁医药的官网上,一行日语苍劲有力——“迷ったら患者の利益を優先する”(当感到迷茫的时候,想想患者的利益)。这句话成为诺贝仁医药的精神灯塔。姜镕哲坚信:“诺贝仁在中国市场的旅程虽然充满了挑战,但我们也看到了希望。我们将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

 

 

编辑 | 姚嘉

yao.jia@PharmaDJ.com 

访问研发客网站,深度报道和每日新闻抢鲜看

文章关键词: 诺贝仁
下载PDF
0
发布文章
0
关注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