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若弋生物完成Pre-A++轮融资

·11 days ago发布

2025年8月6日,上海高企实业有限公司(下称“高企实业”)完成了对苏州若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若弋生物”)数千万元的Pre-A++追加轮投资。本轮融资款将主要用于第三代肉毒素药物管线的产业化和肉毒素药物创新管线的研发。

 

一、若弋生物介绍

 

1.基本情况

 

若弋生物为上海科技大学刘佳研究员创办的生物技术企业,公司于2022年7月正式运营,截止今日,已完成五轮超亿元融资。首个管线第三代肉毒素药物已获批IND(2025LP01658),后续管线也陆续进入生产工艺小试和IND申报准备阶段。

 

2.肉毒素药物的研究背景

 

肉毒素的研究最早可追溯于一千多年前的拜占庭时期,并随着近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而逐步完善。首款肉毒素药物于1989年被FDA批准用于斜视和眼睑痉挛;随后艾尔健公司基于临床观测结果推动了肉毒素在医美除皱领域的应用,并于2002年获得了FDA的批准将其用于眉间纹的治疗。世界范围内,已有10余款产品获批上市,中国目前已上市6款。特别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开展了重组肉毒素的产业化研究,根据公开可查信息已有7款重组肉毒素产品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3.从基础科研“冷板凳”到产业化“红海”

 

上海科技大学刘佳研究员自2015年起开展重组A型肉毒素药物的研发,并推动肉毒素产业从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发酵制备的肉毒素复合物及毒素单体的1.0时代进入重组蛋白制剂的2.0时代,更进一步的进入“合成生物学”路线昆虫细胞平台制备的减毒肉毒素3.0时代和工程化肉毒素的4.0时代;通过十余年的基础科研和产业化研发的坚守,见证了重组肉毒素行业从“蓝海”到“红海”、并进入即将产生颠覆性变化的时代。

 

此过程中,上海科技大学各级单位、领导鼓励刘佳研究员“甘坐冷板凳”,不盲目追求热点研究,而是切实解决学术和产业上的“难点”与“痛点”,并为肉毒素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充足的启动经费;同时,在若弋生物初创过程中,技术转移办公室(OTT)也提供了成熟的孵化思路和政策保障。随着首个管线进入临床研究,上海科技大学也将肉毒素创新药物研发的接力棒交付给了产业界。

 

4.核心药物管线——第三代、第四代肉毒素药物

 


图1. A1型肉毒素的三维结构及功能结构域。

 

经过对肉毒素蛋白药物分子机理的深入研究,若弋生物已完成跨越式管线布局,进入了肉毒素药物的3.0和4.0时代。肉毒素第一代产品为其天然宿主肉毒梭菌发酵的蛋白复合物或分离单体,第二代产品为通过基因工程方式引入亲和分离标签和工程蛋白酶酶切位点的重组肉毒素。与第二代产品相比,若弋生物的第三代肉毒素产品维持了肉毒素100%的天然氨基酸序列(“全天然”),最大限度的保持了与已上市产品可比较的临床确定性,同时通过制剂等方面的优化改善了产品的持续时间、安全窗口、远端扩散性等药物属性;现有一款产品获批IND(2025LP01658),另一款产品已开始IND-enabling数据的收集工作。

 

同时,若弋生物完成了多个工程化改造肉毒素管线(第四代产品)的储备,如基于锌指蛋白递送技术的工程化肉毒素蛋白、AI驱动的肉毒素改造、新型血清型肉毒素等;部分产品已完成原理验证并通过企业内部立项,进入CMC阶段。

 

5.企业核心竞争力——“三重”硬核科技与“四重”产业革命

 

苏州若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底层技术突破颠覆全球肉毒素产业,攻克多项困扰行业数十年的科学和生产工艺难题,托举千亿神经疾病与医美抗衰市场。三重硬核科技(先进制造、锌指蛋白递送与AI蛋白设计),引领肉毒素的产业革命:

(1)安全革命:全球唯一昆虫细胞制备产品,规避细菌向环境的水平基因转移,彻底解决生物安全危害;若弋生物的首个管线也是世界上首个通过昆虫细胞制备的重组蛋白制剂。

(2)工艺革命:独特的生产制造工艺,无标签、无内源或外源酶切,规避工艺过程引进的序列或结构异构体,纯度突破至99%以上。

(3)药效革命:相比一线竞品,在研三代和四代肉毒素药物持续时间延长100%,安全窗口增加3倍。

(4)毒性革命:拆分肉毒素生物药效和毒性,大幅降低药物弥散度、药效致肌肉塌陷及免疫原性。

 

高企实业负责人表示:“若弋生物在创始人带领下已形成了科学严谨和攻坚克难的企业文化,并建立了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随着若弋生物首个管线进入临床研究,其产业化路径也逐渐夯实。高企实业持续看好若弋生物的团队和项目,并将与全体生物医药投资人一起推动若弋生物肉毒素药物创新研发的“中国方案”,托举中国肉毒素药物的千亿级市场。”

文章关键词: 若弋生物Pre-A++轮融资
下载PDF
0
发布文章
0
关注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