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12 日 - 香港)中国抗体制药有限公司(「中国抗体」或「公司」,股份代号:03681.HK)与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或「SYSU -IAS」)共同宣布订立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科研与产业资源,聚焦全球未满足医疗需求的衰竭性疾病治疗领域,携手推进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与临床转化,为全球患者带来更高效的治疗方案。

作为此次合作的核心,双方将围绕衰竭性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展开多维度协同,依托各自优势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完整链条。根据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涵盖五大关键领域:
-
联合科研:双方将结合各自专长,开展科学研究,包括发现性研究、靶点解析以及针对衰竭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开发;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负责为联合研究提供实验场地和动物。
-
设施资源共享:中国抗体将依托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在深圳福田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设立的实验室资源,双方联合挂牌的「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中国抗体制药有限公司联合实验室」将为合作研发提供先进硬件支持,有效降低研发成本、提升创新效率。
-
全链条技术支持: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将为合作项目提供全流程支持,涵盖法规咨询、与监管机构(包括香港卫生署、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的沟通协调、临床试验点的筛选布局以及动物实验的组织实施等关键环节,确保研发工作高效、合规推进。
-
药物研发:中国抗体将选择并提供至少一个候选药物用于在中美进行IND申报及临床开发,并负责临床开发的全部环节,包括试验设计、执行及资金筹措。
-
培训与知识交流:双方将推动培训计划及人员交流,提升针对衰竭性疾病治疗的专业研发能力,并促成中国抗体、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及牛津大学在生物医学创新研究及成果转化方面的合作。
此次合作旨在结合双方优势,加速创新药物研发及科研成果的全球临床转化。合作将以项目驱动模式开展,强调实验室资源及数据共享,保持高效沟通的同时,推动与牛津大学的科研创新临床转化合作。其短期目标聚焦于验证潜在治疗靶点、开发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前候选药物、搭建高效协作流程及提升全球市场适配的研发能力;长期则致力于将候选药物推向全球临床试验,构建覆盖衰竭性疾病的创新治疗管线,通过学术成果输出与商业化策略制定,让创新疗法惠及包括服务不足市场在内的全球患者。
中国抗体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梁瑞安博士表示:“在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加速迭代的背景下,单打独斗已难适应当前挑战。中国抗体深耕免疫性疾病领域多年,旗下包括全球首创并具有差异化临床疗效的 SM17 及舒西利单抗(SM03, Suciraslimab)等新药在内的多款在研药物已进入关键阶段。此次与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的合作,构建了一个互利共赢的框架,集团能够直接共享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完善的实验室设施与宝贵的数据资源,并获得包括非灵长类实验动物在内的科研资源支持,推动创新药物研发。同时进一步强化我们在靶点验证、临床前研究及全球监管申报方面的能力,有望更快推动创新疗法从『实验室』走向『患者』,填补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有效促进公司业务增长并巩固长期竞争优势。”
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负责人表示:“研究院始终以解决全球医疗难题为己任,此次与中国抗体的合作,是科研资源与产业力量的精准对接。我们的动物模型构建能力、法规专家与联合实验室设施,将与中国抗体在抗体药物研发领域的实战经验形成强大的协同效益,加速突破衰竭性疾病治疗的瓶颈。”
中国抗体制药有限公司
中国抗体制药有限公司(中国抗体)是首创新药及潜在同类最佳抗体药物研发领域的开拓者,专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其他衰竭性疾病,致力于解决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中国抗体始终致开发针对全新靶点及通过创新机制的治疗性抗体,旨在现有疗法效果不佳的领域实现差异化临床成果。其丰富的研发管线包括:SM17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展现出卓越的止痒效果、皮肤清除率及安全性,同时在哮喘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领域具有应用潜力;其旗舰抗CD22舒西利单抗,除了临床验证对类风湿关节炎(RA)具有临床疗效外,目前正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阿尔茨海默病开展临床评估;另一款抗CGC(共同 γ 链)创新单抗,正准备进入治疗斑秃和白癜风的临床研究;中国抗体亦研发了一款能同时刺激骨骼生长及压止骨骼流失、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双特异性单抗。中国抗体以突破性疗效为核心追求,不断重新定义患者护理标准,稳居突破性疗法领域的领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