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29日,2025张江药谷国际创新大会先进疗法论坛在张江科学会堂盛大启幕。
10场平行论坛覆盖全球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先进疗法领域最热话题,聚焦技术前沿突破、临床转化难点、产业生态构建及国际化合作机遇,旨在为生命科学产业搭建一个汇聚全球顶尖科学家、临床专家、企业领袖、投资机构及监管部门的权威对话平台。
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凭借其独特的诊疗一体化优势,成为全球医药研发的焦点赛道之一。在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论坛,领先企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RDC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变革。
关于临床需求以及诊疗一体化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 李进典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李进典:在临床需求的推动下,其所在科室从2015年起开展99mTc-PSMA SPECT/CT显像探针的研发。99mTc-PSMA显像探针的临床应用成效包括,能发现PSA水平“灰区”范围、直径<5mm病灶,能早发现PSA<1ng/m阶段复发病灶。PSMA影像引导的挽救性淋巴洁清扫恰当,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更能获益。
关于国际合作与供应链建设

纽瑞特研发总监 王晓磊
纽瑞特研发高级总监王晓磊介绍了医用同位素的研发与国产化。钇[90Y]是较早用于肿瘤治疗领域的一款核素,钇[90Y]的生产从技术上分为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反应堆辐照来获得,二是通过发生器的方式来生产钇[90Y]。纽瑞特与德国Eckert & Ziegler在2019年7月达成技术许可协议,引进先进锶钇分离技术,于2022年正式投产并商业供应。

中科离子董事长 刘璐
中科离子董事长刘璐:加速器生产的放射性同位素种类占已知放射性同位素的60%以上。大部分短周期同位素可用10~20MeV小型回旋加速器进行生产。CIM-A30回旋加速器主要用于211At的核素生,已承接中俄联合实验室核素平台改造项目,CIM-A30加速器研制中。29.5MeV 50eμA的α束流每次辐照可生产211At100±10mCi/h,通常单人单次用量约为1.5~2.0mCi,即每小时可生产50人份药物。

通瑞生物BD总监 张晨
通瑞生物BD总监张晨:RDC不同于ADC、PDC,不仅需要体系化的创新,还需要供应链的能力,通瑞生物在创始起就两条腿走路,一手抓创新管线的研发,同时致力于打造一个规模化生产的甲级工厂,以此来打造开放式的服务平台,赋能整个行业创新管线的发展。
关于产业发展与机遇
针对当前靶点同质化,如何差异化突围,生生国际的总裁陈治平,创胜集团创始人钱雪明,辐联医药总裁&CFO吴艺霞,益诺思技术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放射影像评价中心总经理汪溪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李进典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关注差异化靶点(如NTSR、CD44)、新核素(阿尔法核素)、新配体(纳米抗体、小蛋白);
-
优化平台化策略:连接子、载体、核素匹配优化;
-
开发联合治疗:与免疫、放疗等结合。

围绕临床与监管,多位嘉宾建议加强辐射安全、多部门协同监管;与国际接轨,加速临床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