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2025张江药谷国际创新大会|新趋势、新发展、新机遇之下,如何认识脑机接口?

·2 days ago发布

8月28日-29日,2025张江药谷国际创新大会先进疗法论坛在张江科学会堂盛大启幕。

 

10场平行论坛覆盖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先进疗法领域最热话题,聚焦技术前沿突破、临床转化难点、产业生态构建及国际化合作机遇,旨在为生命科学产业搭建一个汇聚全球顶尖科学家、临床专家、企业领袖、投资机构及监管部门的权威对话平台。

 

在脑机接口分论坛,多位嘉宾聚焦脑机接口这一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深度交融的前沿领域,深入探讨了技术突破、临床应用进展及产业发展未来,呈现出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产业价值的思想盛宴。

 

关于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脑机接口政策的相继出台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创新动力。科研院所、创新企业、投资机构、政府部门互动愈发紧密,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临床应用持续推进。

 

当前多位嘉宾一致认为,当前脑机接口应用场景呈现出以下特征:

  • 医疗康复优先:卒中、脊髓损伤、意识障碍、渐冻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是当前主要落地场景。

  • 从医疗向消费级延伸:逐步探索娱乐、教育、日常交互(如Meta肌电手环),以此惠及更多健康人群,扩大应用市场空间。

  • 增强与交互:未来产业方向包括人类增强(如视觉、记忆、运动能力)与人机深度融合。

 

多位嘉宾也建议,在政策利好,激发行业活力的同时,也需警惕技术泡沫与伦理风险。

 

深究科技CEO 叶水送

 

深究科技CEO叶水送表示,脑机接口热潮之下,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不断涌现,但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患者应保持理性,目前脑机接口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且存在一些尚未攻克的技术难点。

 

关于当前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张嘉漪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嘉漪:人类的视觉修复仍面临巨大挑战,人工信号或新生神经元如何融入受损的神经环路并恢复功能是视觉功能重建的关键科学问题。大脑需学会解读人工视网膜的输入模式,而生物视觉系统中神经元连接复杂,未来需结合AI工具推动器件与大脑信号的精准对接。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脑机交互与人工智能分会副主任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数学学院副院长 

金晶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脑机交互与人工智能分会副主任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数学学院副院长金晶:当前,脑机接口交互应用过程中存在功能单一、范式受限以及智能化低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多样化场景中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构建生成式脑机接口系统,对于突破传统脑机交互范式的局限意义重大。

 

 

上海交大医学院松江研究院研究员高郑润,国际神经修复学会脑机交互与人工智能分会副主任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数学学院副院长金晶,佳量医疗创始人曹鹏,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何飞,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徐佳敏,重庆西部康复医院院长卢佳友及浙江微针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红军等嘉宾深入分析了政策影响、技术发展、行业挑战及脑机接口应用场景优先级。

 

从技术路径来看,脑机接口接入大脑的方式可以分为侵入式、半侵入式、非侵入式三种。侵入式通过将电极和传感器直接插入大脑组织捕捉神经活动,非侵入式则通过将电极和传感器置于头皮表面获取信号,半侵入式介于二者之间。

 

植入式脑机接口的核心挑战在于电极长期安全性、信号稳定性及临床应用场景落地,高通量电极虽能获取更多神经信号,但需明确其在人体内的实际价值,大规模临床试验还需解决患者风险收益平衡问题。消费级产品落地仍需突破适应症选择、长期稳定性等难题。

 

非植入式脑机接口则面临电极传感瓶颈,如毛发干扰、出汗影响信号稳定性,以及低信噪比脑电信号的提取难题,未来需开发更便捷的电极技术,或通过多模态信号融合来解决该问题。

 

关于临床应用与应用领域

 

在医疗健康领域,针对癫痫、抑郁症、脊髓损伤等疾病的治疗案例不断涌现,多款产品相继被开发,如脑机接口智能头环、床垫、外骨骼系统等,其中部分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

 

重庆西部康复医院院长 卢佳友

 

重庆西部康复医院院长卢佳友:脊髓损伤患者大脑功能完整,脑电信号清晰,通过脑机接口解码运动意图并结合脊髓电刺激,可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对于脑卒中患者,因大脑损伤导致信号采集困难,脑机接口效果相对有限,需依赖神经网络可塑性驱动功能代偿。而渐冻症患者可通过脑机接口实现语言交流与运动意图表达,如目光追随、声音合成,帮助患者突破 “闭锁状态”。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 何飞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何飞:团队开发了自动穿梭植入原型,可用于深脑和脊髓等组织植入。研发了激光辅助植入方案,降低植入损伤,提高植入精度。在视觉重建研究中,团队通过在小鼠视皮层植入柔性探针,结合AI算法成功重建小鼠看到的自然场景图像,未来有望实现像素级视觉重建,为盲人视觉恢复提供新路径与新希望。

 

上海交大医学院松江研究院研究员 高郑润

 

上海交大医学院松江研究院研究员高郑润: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重建是远未被满足的重大临床需求,人类大脑终生具备改变自身结构和功能的重塑能力。而运动“训练”与“替代”策略难以充分调动脑重塑,疗效有限,脑机接口技术融合“读脑”与“写脑”,可以调控大脑重塑。

 

傲意科技CEO 倪华良

 

傲意科技CEO倪华良:公司肌电产品例如仿生手、外骨骼等已实现商业化,可帮助截肢患者重拾生活的美好。在产品落地建议上,企业需在受限条件下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可用性>完美性”。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吕良剑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吕良剑专注于高可靠原位信号处理无线脑机接口芯片的研发,有望解决芯片长期植入的老化失效问题,如电级老化导致记录信号衰减、阻抗增加。芯片老化导致参数失配、性能漂移甚至功能失效。还有望突破高通量有线系统的性能瓶颈,如信号记录、存储、处理功耗高,导致的发热问题,被试受有线系统束缚,不适合临床应用等挑战。

 

BFC副总裁 吴超

 

BFC副总裁吴超:随着政策支持、资本涌入与技术迭代,脑机接口将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从创新走向普惠,为人类健康与科技进步书写新的篇章。

文章关键词: 2025张江药谷国际创新大会脑机接口
下载PDF
0
发布文章
0
关注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