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翰森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翰森制药”,03692.HK)宣布,昕越®(伊奈利珠单抗注射液)第二项适应症获批上市,适用于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疾病(IgG4-RD)成人患者。该适应症曾于2025年2月8日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
IgG4-RD是一种慢性致残性免疫介导炎症性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并导致纤维化和永久性器官损伤。合作方安进公司(AMGEN)曾于美国时间2025年4月3日宣布FDA批准伊奈利珠单抗用于治疗IgG4-RD。
此次昕越®获NMPA批准治疗IgG4-RD,是基于其全球关键性Ⅲ期试验MITIGATE的积极结果。该试验是首个在IgG4-RD中开展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证实伊奈利珠单抗可通过减少患者发作来降低疾病活动。相对安慰剂组,伊奈利珠单抗使疾病发作风险降低87%,有望为患者实现无激素、无发作的完全缓解。
2022年3月,昕越®第一项适应症于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抗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成人患者的治疗,2023年1月首次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并于2024年11月成功续约。
2025年5月,昕越®用于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成人患者的第三项上市许可申请(BLA)获NMPA受理。
关于MITIGATE研究
MITIGATE (NCT04540497)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22个国家的80个临床试验研究中心进行。这是首次在IgG4-RD中进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实了伊奈利珠单抗通过CD19+B细胞耗竭治疗IgG4-R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024年11月,该数据已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
关于IgG4-RD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疾病(IgG4-RD)是一种慢性、全身性、免疫介导的纤维炎症性疾病,可影响身体的多个器官。这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时间推移可以连续或同时影响新的器官,并以缓解期和不可预测的病情复发为特征。IgG4-RD 可导致有症状或无症状的不可逆的器官损害,了解器官损害的表现对于及时诊断IgG4-RD至关重要。B细胞在 IgG4-RD 的发病机制中起核心作用。在IgG4-RD中,表达CD19(CD19+)的B细胞被认为驱动炎症和纤维化过程,并与其他参与疾病活动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2-7]
IgG4-RD发病率估计为每10万人中有1-5例,但由于流行病学数据有限,IgG4-RD患者的数量难以确定。IgG4-RD的典型发病年龄在50至70岁之间,并且与许多其他免疫介导的疾病不同,IgG4-RD更容易发生在男性而不是女性身上。[8-9]
关于翰森制药
翰森制药是中国领先的创新驱动型制药企业,以「持续创新,提高人类生命质量」为使命,重点关注抗肿瘤、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代谢及自身免疫等重大疾病治疗领域。截至目前,公司在中国产生销售收入的创新药共7款,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管线。翰森制药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制药企业百强、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前3强,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翰森制药于2019年6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3692.HK)。
参考文献:
[1] Inebilizumab for Treatment of IgG4-Related Disease |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Perugino, C. A., & Stone, J. H. (2020). IgG4-related disease: an update on pathophysiology and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care. 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 16(12), 702–714.
[3] Stone, J. H., Zen, Y., & Deshpande, V. (2012). IgG4-Related Diseas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6(6), 539–551.
[4] Floreani, A., Okazaki, K., Uchida, K., & Gershwin, M. E. (2021). IgG4-related disease: Changing epidemiology and new thoughts on a multisystem disease.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Autoimmunity, 4, 100074.
[5] Wallace, Z. S., Mattoo, H., Mahajan, V. S., Kulikova, M., Lu, L., Deshpande, V., Choi, H. K., Pillai, S., & Stone, J. H. (2016). Predictors of disease relapse in IgG4-related disease following rituximab. Rheumatology, 55(6), 1000–1008.
[6] Zhang, W., & Stone, J. H. (2019). Management of IgG4-related disease. The Lancet Rheumatology, 1(1), e55–e65.
[7] Wolfson, A. R., & Hamilos, D. L. (2017). Recen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IgG4-related disease. F1000Research, 6, 185.
[8]https://acr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rt.41120
[9]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2218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