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昕越®(伊奈利珠单抗注射液)携8项创新研究入选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第41届欧洲多发性硬化治疗与研究委员会大会(ECTRIMS)。该学术盛会在全球多发性硬化领域深具影响力,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神经科专家参会,共同就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等相关疾病的前沿动态展开深入探讨。
口头报告-O051
伊奈利珠单抗治疗复发性NMO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标签研究
作者:郭守刚(山东省立医院)
-
研究简介
NMOSD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伊奈利珠单抗是一种靶向CD19的B细胞清除剂,可能降低复发风险。本研究比较了46例接受伊奈利珠单抗治疗和15例接受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的AQP4抗体阳性复发性NMOSD患者的临床数据,以评估伊奈利珠单抗的疗效和安全性。
-
研究目的
评估伊奈利珠单抗在中国成人复发性AQP4阳性NMOSD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
研究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符合条件的AQP4阳性成年NMOSD患者(年龄≥18岁),EDSS评分在2至8分之间,且一年内至少出现两次需治疗的复发。共61名参与者按3:1比例随机分配接受300 mg 伊奈利珠单抗或0.5 g MMF治疗。主要结局指标为年复发率(ARR),次要结局包括扩展残疾扩展量表(ED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的残疾进展、B细胞清除与重建分析以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监测。
-
研究结果
在中位随访6个月期间,伊奈利珠单抗组复发率为6.5%(3/46), MMF组为33.3%(5/15)(HR 0.196, P=0.034)。伊奈利珠单抗组中位EDSS为2.0, MMF组为3.0(P=0.019); mRS分别为2.0和3.0(P=0.007)。68.2%(15/22)的患者在至少一次伊奈利珠单抗治疗后抗体滴度下降。治疗后1个月,90.5%(38/42)的患者CD19+ B细胞水平低于1%;6个月时14.3%(3/21)出现B细胞重建>1%,12个月时75%(6/8)仍维持<1%。伊奈利珠单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4%(14/46), MMF组为26.6%(4/15)(P=0.638), 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5例患者需住院或抗生素治疗,无死亡报告。
-
研究结论
与MMF等传统免疫抑制剂相比,伊奈利珠单抗可降低复发风险、减缓残疾进展、维持长期B细胞清除,并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
口头报告-O137
伊奈利珠单抗对比利妥昔单抗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一项真实世界多中心队列研究
作者:冯金洲(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简介
伊奈利珠单抗和利妥昔单抗分别是抗CD19和抗CD20的B细胞清除抗体,可用于治疗NMOSD。然而,这两种药物在真实世界临床应用中的数据有限。
-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多中心分析,评估伊奈利珠单抗与利妥昔单抗在NMOSD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
研究方法
研究收集了中国5个中心接受伊奈利珠单抗或利妥昔单抗首次给药方案并完成1年随访的NMOSD患者数据。结果采用逆概率处理加权(IPTW)和双稳健模型进行评估。
-
研究结果
共纳入244例患者,其中125例接受伊奈利珠单抗治疗,119例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队列中女性患者居多(230/244, 94.3%), AQP4-IgG血清阳性率为93.9%(229例)。经IPTW调整后,部分基线特征在组间更平衡。伊奈利珠单抗组和利妥昔单抗组中位随访时间均为12.0个月。伊奈利珠单抗组复发率为7.20%(9/125), 利妥昔单抗组为21.85%(26/119)(风险比[HR] 3.46, 95%置信区间[CI] 1.51-7.96; P=0.003)。调整后的年复发率伊奈利珠单抗组(0.07)显著低于利妥昔单抗组(0.23), 发生率比(IRR)为3.43(95% CI 1.57-7.50; P=0.002)。伊奈利珠单抗组53.6%(67/125)的患者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改善,利妥昔单抗组为34.5%(41/119)(比值比[OR] 0.33, 95% CI 0.16–0.69; P=0.003)。伊奈利珠单抗组不良事件(AEs)发生率为31.2%(39/125), 包括8例严重不良事件(SAEs; 6.4%);利妥昔单抗组为42.9%(51/119), 包括10例SAEs(8.4%)。两组间AEs(P=0.082)和SAEs(P=0.629)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
研究结论
与利妥昔单抗相比,伊奈利珠单抗在降低NMOSD患者复发风险和改善残疾进展方面表现出更优的疗效。两种B细胞清除疗法安全性相当。这些发现支持伊奈利珠单抗作为更广泛NMOSD人群的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治疗选择。
壁报-P355
B细胞耗竭治疗NMOSD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一项来自中国北方的真实世界多中心队列研究
作者:汪春娟 / 郭守刚(山东省立医院)
-
研究简介
NMOSD是一种复发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B细胞清除疗法(BCD)在预防复发和改善预后方面已显示出卓越疗效。
-
研究目的
评估BCD疗法在AQP4+NMOSD患者中的真实世界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
研究方法
研究从2018年1月至2024年4月招募中国北方五个多中心NMOSD研究组的AQP4+NMOSD患者。分析包括年复发率(ARR)、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外周B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水平。采用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评估疗效及随时间发生后续发作的风险因素。
-
研究结果
共纳入212例AQP4-IgG血清阳性NMOSD患者,其中100例(47%)接受BCD治疗,112例(53%)接受传统治疗。BCD疗法包括伊奈利珠单抗(45%)、利妥昔单抗(35%)以及从利妥昔单抗转换为伊奈利珠单抗(30%)。BCD组ARR从0.71降至0.08,显著优于非BCD组的ARR(0.47)。EDSS评分(3.72±1.71 vs. 2.98±1.74, P<0.001)和mRS评分(2.74±1.00 vs. 2.10±1.19, P<0.001)均显示显著改善,而非BCD组无变化。92%(92/100)接受BCD治疗的患者CD19+ B细胞水平下降。使用伊奈利珠单抗的患者中,37.5%(15/40)在3个月时B细胞清除率<1%,14.2%(3/21)在6个月时重建率≥1%。使用利妥昔单抗的患者中,34.4%(10/29)清除率<5%,28.5%(2/7)在6个月时重建率≥5%。BCD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6%(36/100),主要为感染,非BCD组为25.8%(29/112)。此外,18%(18/100)的BCD患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为干燥综合征。
-
研究结论
BCD疗法在降低复发率和延缓残疾进展方面表现出卓越有效性,尤其对于伴有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的NMOSD患者。在单一疗程内,与利妥昔单抗相比,伊奈利珠单抗对B细胞的清除显示出更强且更持久的效果。
壁报-P859
伊奈利珠单抗治疗NMOSD的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作者:卜碧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研究简介
伊奈利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抗CD19+B细胞清除剂,用于治疗AQP4-IgG阳性的成人NMOSD患者。该药在中国上市约两年,但目前仍缺乏多中心、大样本数据来验证其在中国真实世界环境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
研究目的
通过多中心和大样本数据评估伊奈利珠单抗在中国AQP4抗体阳性NMOSD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
研究方法
在中国中西部地区五个中心开展一项真实世界研究,回顾性收集2023年3月至2025年3月期间所有接受伊奈利珠单抗治疗的患者。分析患者治疗后的疾病复发情况、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和CD19+B淋巴细胞计数的动态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
-
研究结果
研究纳入115例AQP4-IgG阳性NMOSD患者(女性占88.7%,平均年龄45.1±14.2岁),中位随访时间10.6个月(范围0.4-24.8个月)。随访期间仅1例患者复发,该患者既往6个月内未接受B细胞清除治疗,于2024年9月开始使用伊奈利珠单抗但错过第15天加强剂量,172天后复发。EDSS评分从基线3.0(范围0-8.5)显著降至6个月时的2.0(范围0-8.0)并在一年的2.0(范围0-7.0)(P<0.001)。CD19+B淋巴细胞计数从基线274.3/μl显著降至6个月时的2.9/μL和12个月时的12.0/μL(P<0.001)。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但大多数患者维持IgG水平高于5g/L(3例患者6个月时低于5g/L,12个月时均高于5g/L)。无严重感染或死亡报告,仅1例患者因复发和换药失访。
-
研究结论
中国大样本真实世界数据显示,伊奈利珠单抗显著降低AQP4-IgG阳性NMOSD患者的复发率和EDSS评分,且未报告严重不良反应,表明伊奈利珠单抗是NMOSD患者有效且安全的治疗选择。
壁报-P843
伊奈利珠单抗治疗中国成人抗AQP4抗体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黄文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研究简介
2022年3月,CD19靶向单抗伊奈利珠单抗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成人水通道蛋白4抗体阳性(AQP4+)NMOSD。然而,其真实世界证据仍然有限,凸显了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必要性。
-
研究目的
在前瞻性队列中评估伊奈利珠单抗在中国成人AQP4+ NMOSD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
研究方法
2023年3月至2025年3月期间,纳入64例成人AQP4+ NMOSD患者。主要结局指标为年复发率(ARR)。次要结局包括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的残疾进展,以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s)。
-
研究结果
队列中女性患者占主导(91.7%,111/121),平均发病年龄35(±12)岁。中位随访13.9个月(范围0.2-25.4)期间,伊奈利珠单抗作为42.1%(51/121)患者的一线维持治疗。治疗后ARR显著降低(1.46 vs. 0.09; P<0.001)。13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复发,首次复发平均时间6.7(±5.5)个月;2例患者各出现两次复发,复发时间分别为6.7和14.8个月。残疾评分显著改善:EDSS中位数从2.5(范围0.0-8.0)降至2.0(0.0-6.0; P=0.011),mRS中位数从1.0(0.0-5.0)降至1.0(0.0-4.0; P=0.002)。75.2%(91/121)患者发生TEAEs,主要为轻度注射相关反应(71.9%,87/121); 37.1%(45/121)报告感染,包括6例需住院的重症感染。最常见感染为上呼吸道感染(22例)、尿路感染(9例)和肺炎(8例)。12例患者中止治疗(肺炎5例、复发4例、妊娠2例)。29.5%(23/78)患者随访期间血清AQP4抗体滴度下降。无死亡事件报告。
-
研究结论
在这项前瞻性真实世界队列中,伊奈利珠单抗显著降低中国AQP4+ NMOSD患者的复发率并减轻残疾进展,与关键试验结果一致。感染(尤其是严重呼吸道和尿路感染)仍是临床实践中的关键问题。需要进一步前瞻性和比较性研究以揭示伊奈利珠单抗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电子壁报-P1755
伊奈利珠单抗治疗NMOSD的依从性、安全性和疗效: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作者:杨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简介
伊奈利珠单抗是全球首个获批用于NMOSD的CD19靶向B细胞清除剂,其在N-MOmentum试验中显示出显著降低复发风险的疗效。关于中国人群的依从性、治疗反应和长期安全性,尤其是真实世界实践数据仍然匮乏。
-
研究目的
回顾性分析伊奈利珠单抗在中国NMOSD患者中的真实世界疗效和安全性。
-
研究方法
这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中国5个中心接受伊奈利珠单抗治疗的AQP4-IgG血清阳性NMOSD患者。收集的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特征、给药方案、年复发率(ARR)、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AQP4-IgG滴度和不良事件(AEs)。
-
研究结果
共61例患者接受伊奈利珠单抗治疗。治疗后六个月内,4例患者(6.6%)更换其他治疗。在治疗超过六个月的42例患者中,至末次随访时无人改变治疗方案。41例患者(67.2%)发生AEs,主要为感染(24/61, 39.3%)、输注反应(27/61, 44.3%)、瘙痒(14/61, 23.0%)和皮肤疣(14/61, 23.0%)。报告1例严重AE(严重疼痛)(1/61, 2.4%)。治疗后六个月,IgG(P=0.011)、IgA(P<0.001)和IgM(P<0.001)水平显著降低。CD20+B细胞计数从治疗前274.2±194.8/μL显著降至治疗后5.7±13.5/μL(P<0.001)。中位随访13.5(范围6-28)个月后,40/42例(95.2%)患者未复发。基线平均ARR从0.473降至0.088(降低82.3%, P<0.001)。EDSS评分中位数从3.5(范围1.5-7)降至3(范围1-7)(P=0.035)。25/39例患者(64.1%)AQP4-IgG滴度下降,无患者出现滴度升高。
-
研究结论
真实世界数据证实伊奈利珠单抗显著降低中国NMOSD患者的复发率和EDSS评分,并表现出较高的治疗依从性,且安全性可控。
电子壁报-P1838
伊奈利珠单抗治疗NMOSD合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评估
作者:袁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研究简介
NMOSD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共病率高达15%至30%。此类共病患者常表现出高复发率和残疾快速进展等不良临床特征。本研究首次前瞻性评估伊奈利珠单抗在NMOSD-pSS共病患者真实世界队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
研究目的
评估伊奈利珠单抗在中国合并pSS的AQP4阳性NMOSD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
研究方法
招募2024年6月至2025年2月期间接受伊奈利珠单抗治疗的NMOSD合并pSS患者。pSS诊断基于2016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分类标准。主要结局指标为年复发率(ARR)。次要结局包括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改良Rankin量表(mRS)和EULAR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评分,以及不良事件(AEs)的发生情况。
-
研究结果
共纳入5例女性患者,中位发病年龄32岁(范围24-72岁),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范围1.4-8.3个月)。2例患者首次发作后直接启用伊奈利珠单抗,2例患者在常规免疫治疗后复发接受伊奈利珠单抗,1例患者因其他治疗不良反应换用伊奈利珠单抗。发作类型包括3例视神经炎、1例视神经炎合并脊髓炎和1例脊髓炎。治疗前ARR为0.5。截至2025年3月30日,5例患者均未复发。中位EDSS评分从2(范围1-4)降至1(范围1-4)(P>0.05); 中位ESSDAI评分从4(范围2-5)降至3(范围2-4)(P>0.05); 中位mRS评分从2(范围1-4)降至1(范围1-2)(P>0.05)。5例患者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
-
研究结论
伊奈利珠单抗降低了NMOSD合并pSS患者的复发率且无显著不良反应,在改善mRS、EDSS和ESSDAI评分方面呈现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需要更大样本量和更长期随访的研究来确认伊奈利珠单抗在该患者群体中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电子壁报-P1792
1例伊奈利珠单抗治疗NMOSD合并NMDAR脑炎的病例报告
作者:黄月(河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简介
NMOSD和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NMDAR)脑炎是两种不同的自身免疫综合征,分别由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和NMDAR-IgG介导。尽管罕见共病病例曾有报道,但其潜在的免疫学相互作用和最佳治疗策略,特别是关于B细胞清除疗法的作用仍不明确。
-
研究目的
报告一例19岁女性先后患NMOSD和抗NMDAR脑炎并使用伊奈利珠单抗治疗的病例。
-
研究方法
分析临床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检查结果、神经影像学、血清学/脑脊液(CSF)发现、治疗方案及治疗反应。
-
研究结果
一名19岁女性最初在12岁时出现顽固性恶心和呕吐。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脑桥和延髓异常信号,延伸至脊髓C2椎体水平。尽管血清和CSF中AQP4-IgG阴性,仍怀疑NMOSD。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症状缓解。14岁时复发,出现嗜睡,MRI显示左侧海马、中脑、脑桥和双侧小脑脚新发病灶。重复激素治疗和吗替麦考酚酯预防后达到缓解。19岁时出现急性精神症状、认知能力下降、口面部运动障碍、意识改变和中枢性低通气。复查MRI未见异常,但血清AQP4-IgG阳性(1:320), CSF中AQP4-IgG(1:10)和NMDAR-IgG(1:10)均阳性。尽管接受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血浆置换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患者改善甚微,仍依赖机械通气(mRS评分5分)。鉴于B细胞在包括抗NMDAR脑炎在内的多种自身免疫病中的核心作用,以及CD19靶向单抗在NMOSD中的疗效,给予伊奈利珠单抗治疗。患者实现完全神经功能恢复(mRS评分0分), 并在六个月的随访中维持缓解。
-
研究结论
伊奈利珠单抗降低了NMOSD合并pSS患者的复发率且无显著不良反应,在改善mRS、EDSS和ESSDAI评分方面呈现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需要更大样本量和更长期随访的研究来确认伊奈利珠单抗在该患者群体中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关于翰森制药
翰森制药是中国领先的创新驱动型制药企业,以「持续创新,提高人类生命质量」为使命,重点关注抗肿瘤、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代谢及自身免疫等重大疾病治疗领域。截至目前,公司在中国产生销售收入的创新药共7款,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管线。翰森制药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制药企业百强、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前3强,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翰森制药于2019年6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3692.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