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tsera崛起路径清晰,自2022年成立起,依托风险投资与基金支持,聚焦肽工程与给药技术创新,迅速完成多轮融资、纳斯达克IPO,于2025年9月被辉瑞高溢价收购。
·公司并非简单、单一追随GLP-1热点,而是通过超长效注射、口服多肽及多靶点组合疗法三条路径,延长半衰期与口服给药,提高疗效和患者依从性、降低成本和API需求,同时拓展代谢病、罕见病、CNS及免疫疗法,显示肽类药物的多场景渗透力。
· 由Clive Meanwell博士与Whit Bernard领衔的管理团队兼具产业化与资本化经验,形成“从实验室到大规模生产”的完整能力链。
·三大技术平台奠基,MINT肽库实现模块化候选分子设计,HALO延长半衰期支持月剂量给药,MOMENTUM口服递送平台提升生物利用度。
·平台化肽工程模式成为投资与并购新范式,未来国际并购与BD整合趋势明显。
崛起之路:创新、融资、并购三重奏
今年9月,辉瑞以最高73亿美元收购了生物科技公司Metsera。辉瑞此前研发的GLP-1受体激动剂Danuglipron因耐受性问题终止开发,另一款候选药物PF-06954522也因安全性担忧放弃。连续受挫后,辉瑞通过整合Metsera的管线,将获得包括GLP-1、长效胰淀素类似物在内的完整产品组合,加速进入千亿级减肥药市场,以应对礼来和诺和诺德在GLP-1类药物领域的垄断格局。
自2022年创立至2025年被辉瑞收购,Metsera发展迅猛,路径清晰。公司成立约一年即完成大额融资,并于2025年初成功上市,入选行业新锐榜单,显示其技术平台与管线潜力早已获资本市场认可。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这家黑马公司的技术转化与崛起之路。

Metsera由风险资本与基金携手,于2022年共同发起创立。其创立方以Population Health Partners(PHP)与ARCH Venture Partners为主,公司聚焦肽工程学与给药技术创新,直击肥胖与代谢疾病领域。成立后不久,便迅速赢得资本青睐:2024年对外宣布的多轮融资累计达数亿美元;2025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这一系列动作表明,其技术平台与候选药物在资本市场被视为潜力股。
从创始与投资逻辑来看,PHP与ARCH的加入并非偶然。两家机构在医药行业与早期科技生物投资领域资源深厚,战略眼光独到。它们选择投资以“可规模化肽类疗法”为核心的公司,表现其对长期可商业化、可制造化解决方案的青睐。Metsera沿袭此一策略,不盲目追随市场热点单靶点GLP-1路线,而是将研发重心放在三条互补路径上:超长效注射剂以提升给药依从性与耐受性;口服多肽制剂以扩大药物的可及性;多靶点/组合疗法以提高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此战略在后续临床与商业化过程中得到验证,最终成为吸引并购方的核心要素。
管理团队配置上,Metsera展现了“产业化+资本化”的混合治理风格。董事会主席由Clive Meanwell博士担任。Meanwell是业界知名的连续创业者与投资人,曾创立并领导The Medicines Company(TMC),在其被诺华收购过程中积累了从药物研发、上市到退出的全流程经验。此前,他曾在罗氏瑞士与美国总部担任要职,拥有丰富的产品开发、注册与市场营销经验。他还是美国风险投资公司MPM Capital的合伙人。除领导Metsera外,Meanwell还是风投公司Population Health Partners(PHP)的执行主席兼创始人,BB Biotech的副主席,并在Fractyl、Hugo等多家生物技术公司董事会任职。他在产业治理与商业化路径设计上的经验,被视为Metsera快速实现从种子期到IPO上市,并最终被MNC并购的关键推手。Meanwell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接受医学教育,专注癌症治疗。

Whit Bernard则于去年9月升任CEO,此前担任COO及公司联合创始人。他曾任PHP管理合伙人,并在Areteia担任过临时CEO。加入Metsera前,Bernard曾任TMC商业战略及业务拓展高级副总裁,主导在2019年以97亿美元将公司售予诺华,并推进后续整合。更早前,他在麦肯锡公司担任副合伙人,专注生物医药公司企业与产品策略,积累了大量早期生物技术公司与全球药企创新商业模式咨询经验。公司还汇聚了多位在制剂工程、注册事务与产业化制造方面有实务经验的高管,形成“从实验室到大规模生产”的完整能力链。
在资本与退出节奏上,Metsera 先以技术信号放大价值,再借资本市场与产业并购完成放大-落地的标准策略。2024年中,公司完成由ARCH等领投的近3亿美元融资,为扩大临床入组量与推进口服平台工艺提供了资金保障;随后于2025年1月IPO,所募公开资金进一步支持其进入更高阶段临床试验与制造能力建设。
至2025年9月,辉瑞提出收购并以高溢价完成交易,既为早期投资者提供了快速且可观的退出通道,也将Metsera的平台与候选药物纳入拥有全球临床、监管与商业化能力的跨国制药公司体系,使其商品化路径更加清晰。
三大平台筑基,肽类疗法领航
在科学与技术层面,Metsera凭借MINT、HALO与MOMENTUM三大平台,以及庞大的肽类分子库,构建起坚实的技术壁垒。
MINT是一套基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Bloom教授团队二十余年研究建立的高通量肽库与工程流程,约2万条经过系统筛选和优化的NuSH(营养刺激激素)肽段为公司提供了“模块化拼接”的原料与设计空间,使得不同靶点、不同理化性质的肽段可以像“乐高”积木般被组合与重构以产生新的候选分子。该平台的存在意味着Metsera能在靶点组合、亲水/疏水性调整、半衰期匹配等多个维度同时进行优化,从而快速筛选出既有效又可协同联用的分子组合。
HALO平台专注于延长肽类分子体内半衰期。通过脂质化修饰等手段,增强肽分子与血清白蛋白的非共价结合,利用白蛋白天然长循环时间有效降低药物清除率。公司披露,基于HALO的MET-097i半衰期约16天,支持每月一次给药且免滴定。早期临床研究显示,12周观察窗口内,可实现约11~12%的安慰剂校正平均减重,且体重下降势头仍不断持续,验证了每月给药的可行性。这一平台不仅提高了患者依从性,还降低了API用量与制造成本。
MOMENTUM口服递送平台则致力于提升肽类口服生物利用度。它将肠溶/保护性包衣、渗透增强策略、转运配体与稳定化修饰等手段组合,力求在“注射类疗效vs.口服便利性”间取得平衡。公司强调,在可比疗效下,降低单位年用量对缓解产能瓶颈、压缩成本和提高可及性意义重大。

在管线布局上,MET-097i与MET-233i构成Metsera的“双核”资产。MET-097i作为基于HALO的超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展现出有竞争力的体重下降幅度,药代特性支持无需滴定的每月给药方案。MET-233i为胰淀素类似物,设计用于与GLP-1协同作用,增强减重与代谢改善潜力。公司正推进二者联合给药与口服同源肽开发,期望在疗效、安全性与可及性间找到最优解,应对现有GLP-1单药在副作用与肌肉流失等方面的局限,契合产业界对多机制联合疗法的期待。
这种三大平台的体系性架构,在临床开发与商业化层面优势尤为突出。HALO带来的超长半衰期,使不同肽类分子可设计为半衰期匹配,便于固定剂量联合给药,如MET-097i与MET-233i的“月注组合”,降低组合疗法给药复杂性与剂量协调问题,有利于上市后快速推广联用处方。MOMENTUM在降低口服API需求方面则有理论与数据支撑,在当前GLP-1市场产能紧张的背景下,商业价值格外显眼。
技术优势要转化为临床与商业价值,Metsera已将平台成果转化为具体候选产品。以MET-097i为代表的超长效GLP-1注射剂与以MET-233i为代表的胰淀素类似物。两者合用机制互补,GLP-1通过中枢抑食与延缓胃排空发挥作用,胰淀素类肽在提升饱腹感、抑制进食冲动及改善餐后代谢方面有协同效应,可降低单一通路剂量,缓解不良反应。Metsera已在临床上探索这些组合策略,并将相关组合疗法定位为通过生物制剂路径推进的候选产品,争取监管与知识产权保护优势。公司披露信息显示,三大平台技术表述与早期临床数据相互印证,技术已进入可验证的临床阶段,为公司未来将工程化思路扩展至更多代谢/内分泌适应症预留了空间。

长效肽和口服肽:开启慢性病治疗
长效化通过延长药物体内暴露时间,减少给药频率,解决肽类药物半衰期短、依从性差、成本高等痛点。临床中,患者无需每日注射,生活质量提升,且血药浓度更平稳,耐受性增强;对企业和医疗体系而言,API需求、冷链压力降低,兼具成本与产能优势。

其长效化策略已获多领域验证。例如,代谢病领域,GLP-1类药物脂质化修饰实现周剂量注射,Ascendis TransCon平台使生长激素周/月给药,改善矮小症治疗体验;肿瘤免疫领域,白蛋白结合或融合蛋白技术延长细胞因子循环时间,Sonnet Bio FHAB平台使细胞因子集中于肿瘤微环境,降低全身毒性、提高疗效;Bicyclic peptides及肽-毒素偶联物凭借小分子高穿透性,为肿瘤精准递送提供新可能。内分泌与罕见病领域,长效化潜力巨大,TransCon hGH、CNP和 PTH等产品推进注册临床试验,将每日注射转为每周一次甚至更长,改善患者生活方式。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领域,虽然血脑屏障是挑战,但脂质化改造或受体介导转运机制尝试长期稳定输送神经保护肽或神经营养因子至脑内,为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和慢性疼痛等带来新希望。感染与疫苗领域,Albumin Hitch-Hiking等策略延长免疫肽或佐剂体内驻留时间,增强免疫刺激效果。而骨科和代谢并发症领域,长效镇痛肽、骨代谢调节肽及GLP-1扩展至MASH/NAFLD和肾脏保护的应用正在兴起。
长效肽技术路线与代表公司
脂质化/烷基化增强albumin-binding:代谢肽主流路线,引入脂链或白蛋白结合基团延长循环半衰期。Metsera HALO™平台开发长效肽,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C18脂肪酸修饰实现周剂量。优点是化学修饰路径成熟,缺点是可能影响受体结合活性等,长期安全性需验证。
蛋白/载体融合或可释放前药:肽与长寿命蛋白、融合多肽或可控释放前药载体结合,逐步释放活性肽。Ascendis TransCon平台便是代表;但挑战是其分子体积较大、构型复杂,并对制造工艺等要求极高。
Albumin-binding scaffold:用专门设计的scaffold与白蛋白结合,延长半衰期。免疫/肿瘤方向受青睐,Sonnet Bio 的FHAB平台即为典型,在肿瘤微环境靶向、半衰期延长方面价值甚高。
新型肽构象与偶联分子:环化、双环、缝合等设计使结构更稳定、组织穿透能力更强。Bicycle Therapeutics为其代表;BTCs一般分子量小、肿瘤穿透快,而Zealand公司在代谢和胃肠道肽项目中正积极探索结构优化。
与此同时,口服肽也是与长效化并行的焦点领域,其核心在于革新患者用药体验。传统肽类药物多需注射,患者依从性差,口服剂型则避免了注射的疼痛与不便,提升了患者接受度和用药持续性,同时降低了医疗体系的护理与注射服务的负担,使慢性病管理更为高效和经济。
科学上,口服肽需攻克胃肠道酶解与低透过性导致的生物利用度难题,研发聚焦肠溶包衣、渗透增强剂、受体介导转运及分子稳定化等策略。Metsera的MOMENTUM™平台整合多重手段,能提升口服肽稳定性与吸收效率,从而缓解产能瓶颈,推动代谢病治疗进入口服化时代。
实际应用中,口服GLP-1已部分商业化,为糖尿病和肥胖患者提供友好方案。未来,研究还将探索胰岛素类似物、PTH等肽类药物的口服通路,甚至在疫苗与免疫佐剂领域发挥作用。结合受体介导转运机制,口服肽或能突破肠道到脑部的药代屏障,探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潜力。诺和诺德、Oramed等跨国企业及杭州先为达、联邦制药等公司也在积极布局,目前口服肽已成为全球制药竞赛中的焦点。
口服肽技术路线与代表公司
渗透增强+保护包衣策略:最基础路线,通过加入渗透增强剂、肠溶包衣或双重保护层降低胃肠道酶解、改善跨肠透过性。Metsera的口服平台结合多种策略,而諾和諾德的口服司美格鲁肽则为成功商业化实例,Oramed、Rani等公司也正在探索。
受体介导转运:设计肽或其前体为受体配体,借助受体介导的胞吞或转运机制将肽运输入血液。Metsera口服平台正整合此机制,而学术界则尝试将肽偶联至转铁蛋白等促进跨上皮转运,挑战在于受体选择等。
分子稳定化/修饰策略:对肽分子进行稳定化修饰,如氨基酸替换、环化等,提升胃肠道内稳定性。许多口服肽开发公司与学术团队都在尝试此策略,Rani Therapeutics等公司胶囊技术也在研究这类设计。
Metsera发展启示与肽类治疗前景
Metsera 依托平台驱动的肽类药物工程技术路线,快速完成了融资、上市至被辉瑞并购的全流程,其商业模式为行业与投资者带来新启示:
一方面,平台化肽工程与给药技术目前正成为投资新范式。通过大规模分子库与模块化平台同步孵化多条候选路径,可提升研发成功率。另一方面,产能与可制造化能力需要与临床开发同步推进。越能尽早解决规模化生产问题的企业,在药物获批后便能更快将临床优势转化为市场份额。对大型药企而言,并购此类创新企业,既能短期内填补技术与管线空白,也能获得长期研发溢出效应及产品组合延展性。

不过,平台化路线亦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尽管早期临床信号积极,但疗效持续性、安全性谱系(如胃肠道耐受性、胰腺 / 胆囊相关不良事件)及组合疗法的相互毒性,仍需大规模、 长期随机对照试验验证。平台化设计对工艺与放大生产要求极高。此外,口服多肽的真实世界生物利用度及患者人群异质性,也可导致其临床效果在更广泛人群中出现更大差异。同时,长效肽与口服肽路线需应对毒理学、安全性等多方面挑战,即便早期研发成功,中后期仍可能遇挫。最后,产业链支持同样关键。CDMO 及合成服务商在修饰肽、长效中间体制造与规模化放大中的作用不可或缺,未来在这一领域具备深厚技术积累的 CDMO,将成为产业链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