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的低迷并未完全覆盖板块内部的差异;
•药捷安康过去三个月的区间涨幅达384.32%,其核心产品针对胆管癌、前列腺癌等多个适应症开展了单药/联合治疗的临床开发项目;
•康方生物、信达生物继5~7月大涨后迎来回调。
过去三个月(8月1日~10月31日),备受资金关注的创新药板块进入持续调整通道,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区间涨幅-7%,中华香港生物科技指数区间涨幅-5.86%。研发客根据Choice数据统计整理可见,56家生物医药公司中,21家公司在过去三个月实现上涨,其余35家公司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
不过,指数的低迷并未完全覆盖板块内部的差异,在多家市值前十的创新药公司出现回调的同时,亦不乏几家新秀公司表现亮眼。
2025年研发客临床年会即将启幕,精彩论坛话题提前揭晓(左右滑动查看)
今年IPO的“黑马”实力如何
两家今年登陆港交所的生物医药公司,成为涨幅榜上的“黑马”。其中,药捷安康的势头最猛,过去三个月的区间涨幅达384.32%。(见下图)

两天前,药捷安康宣布将其NLPR3药物平台的NLPR3抑制剂在大中华区以外开发、制造及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授予Neurocrine Biosciences,潜在交易总价为8.815亿美元。资本市场的嗅觉素来先知先觉。目前,药捷安康市值已接近800亿,直逼三生制药,进入创新药市值前十榜单恐怕只差临门一脚。
实际上,自今年6月在港交所IPO以来,药捷安康就成为资本追逐的猎物。9月8日被纳入港股通标的,9月16日更是出现股价大幅异动,盘中曾突破679元,市值一度达2700亿。
如果撇开外界对于资本操作的质疑,药捷安康到底有什么?
从管线布局来看,公司在肿瘤领域共有三款在研产品,非肿瘤领域有4款在研产品。其中,核心管线tinengotinib(TT-00420)是一款MTK抑制剂,靶向FGFR、VEGFR、JAK及Aurora激酶,用于经 FGFR 抑制剂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胆管癌患者。
在前段时间结束的2025ESMO大会上,药捷安康公布了tinengotinib用于胆管癌适应症的最新汇总研究数据。110例晚期胆管癌患者中,59.1%的患者曾接受过≥3线既往抗肿瘤治疗,超过46%的患者曾接受过FGFR抑制剂治疗。在携带FGFR2变异的55位胆管癌患者中,mPFS为7.26个月,mOS为15.93个月;在经过全身性治疗和FGFR抑制剂治疗的35位胆管癌患者中,mPFS为6.01个月,mOS为17.05个月。
此外,tinengotinib还在开展前列腺癌、肝细胞性肝癌、乳腺癌等多个适应症的单药/联合治疗临床开发。
在非肿瘤领域,药捷安康有一款从LG Chem引进的高选择性口服S1P1调节剂(TT-01688),正在开展针对特应性皮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开发。
排在涨幅前十榜第二位的“黑马”是派格生物,过去三个月区间涨幅为291.28%。实际上,派格在5月27日上市后的第一个月曾遭资本市场冷遇——板块集体狂欢,派格却跌去了36.03%。其核心产品维培那肽注射液(GLP-1受体激动剂)2023年已递交新药上市申请,但迟迟没有获批。公司预计NDA将于今年三季度获批,不过显然尚未兑现。
或许是对2型糖尿病治疗、减重及代谢产品的持续耕耘,让派格重回资本视线。目前,其GLP-1/GCG双受体激动剂(PB-718)针对代谢相关脂肪肝的美国Ⅰ期临床已在今年5月完成,计划今年在中国开展Ⅲ期临床。另一款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PB-2301)针对2型糖尿病、超重以及脂肪肝的研发尚处于早期阶段。
相较于新晋“黑马”的野蛮成长,和铂医药显得更稳扎稳打。过去三个月,公司的区间涨幅为43.3%。自2023年开始,通过授权合作,和铂医药实现了持续的盈利。今年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超过7000万美元。除了与阿斯利康的深度合作之外,今年和铂又与大冢制药达成BCMA/CD3 双抗授权交易。据兴业证券分析报告,截至 2025 年中期业绩公布日,和铂年内对外合作总金额已超60亿美元。
2024年首次实现盈利的和誉医药,也在过去三个月里表现不俗,区间涨幅36.84%。今年上半年,和誉实现归母净利润3.285亿元人民币。管线方面,口服PD-L1抑制剂ABSK043与艾力斯的KRAS G12C抑制剂(戈来雷塞片)联合治疗NSCLC已进入Ⅱ期临床;与默克达成授权合作的匹米替尼,已在今年4月获行权,针对腱鞘巨细胞瘤的治疗已在国内递交NDA。
市值前十谁更稳健
过去三个月,市值前十的公司中,有6家出现回调(见下图)。其中,康方生物的幅度最大,区间涨跌幅为-26.65%;其次是石药集团和信达生物,分别下跌了21.78%和11.22%;而百济神州微涨2.43%,科伦博泰上涨7.69%,表现相对稳健。

其实,回顾5~7月的资本市场不难发现,康方和信达在这一区间的表现相当突出,康方生物在5~7月上涨了79.25%,信达生物的涨幅更是达到了82.33%。
最近,康方生物在2025 ESMO大会上再度更新了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对比替雷利珠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sq-NSCLC的研究结果:HARMONi-6试验结果表明,依沃西联合化疗对比替雷利珠联合化疗达到PFS的主要研究终点,取得了决定性胜出的强阳性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获益和重大临床获益,依沃西组较对照组大幅延长患者PFS。
依沃西联合化疗与替雷利珠联合化疗的组间PFS HR=0.60,P<0.0001,依沃西组中位PFS 11.14个月,对照组mPFS为6.9个月。在各个亚组中,依沃西联合化疗较替雷利珠联合化疗显著获益,包括无论PD-L1 表达水平(PD-L1阳性或阴性 )、无论是否伴肝转移、无论基线转移部位数量的人群。
信达生物则在最新的公告中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产品收入为超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除了信迪利单抗等肿瘤产品持续稳健增长,玛仕度肽注射液、托莱西单抗注射液和替妥尤单抗N01注射液也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此外,玛仕度肽的治疗2型糖尿病适应症已获批NDA。
震荡调整之下管线推进速度如何
过去三个月,创新药板块跌幅最大的是中国抗体,下跌49.06%。此外,来凯医药、药明巨诺、再鼎医药、开拓药业、科济药业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再鼎似乎正在进入新的爬坡期。目前公司在肿瘤、免疫性疾病、神经、感染领域共有多条在研管线布局。其中,zocilurtatug pelitecan(DLL3 ADC)被寄予厚望。最新公布的全球Ⅰ期ES-SCLC 数据显示,其在重度经治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中展现出强劲且持久的治疗缓解。
再鼎还启动了zocilurtatug pelitecan 的Ⅲ期全球注册临床研究,计划在包括北美、亚洲和欧洲的全球范围内入组约665例患者,均为含铂化疗后进展或化疗后接受另一款DLL3 ADC tarlatamab治疗后复发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以评估zocilurtatug pelitecan对比研究者选择的单药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来凯医药近期公布了LAE102针对治疗肥胖症在中国进行的Ⅰ期多剂量递增研究的初步结果。该研究入组了BMI 指数为29.4kg/m2的超重/肥胖受试者,包含3个剂量递增皮下注射组(分别为2 mg/kg、4 mg/kg和6 mg/kg剂量组,每周皮下给药一次,持续4周 )。在第5周时,LAE102 6mg/kg剂量组的受试者平均瘦体重较基线增加了1.7%,同时平均脂肪质量也减少了2.2%。经安慰剂对照组调整后,平均瘦体重增加达4.6%,而平均脂肪质量则减少了3.6%。
据来凯透露,公司正积极与多家潜在合作伙伴磋商,寻求有资金实力且意愿将LAE102项目列为优先的合作伙伴,以加速LAE102的临床开发与商业化进程。
科济药业则在2025ESMO大会上公布了靶向Claudin18.2自体CAR-T产品舒瑞基奥仑赛注射液在中国开展的针对胰腺癌辅助治疗的Ⅰb期注册临床试验研究结果。
编辑 | 姚嘉
yao.jia@PharmaDJ.com
访问研发客网站,深度报道和每日新闻抢鲜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