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强生斥巨资30.5亿收购Halda,突破性抗癌技术RiPTAC迎来新主

·in 6 hours发布

强生公司刚刚宣布,将以30.5亿美元现金收购私营生物技术公司Halda Therapeutics,这一重磅交易标志着核糖体靶向蛋白降解技术(RiPTAC)获得全球医药巨头认可,有望为实体瘤和前列腺癌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

 

此次收购是强生公司今年的第二笔重大交易,继1月以146亿美元收购神经药物研发公司Intra-Cellular Therapies后,再次进行战略布局。面对其明星免疫疾病药物Stelara专利到期的挑战,强生近年来持续通过并购强化制药和医疗器械业务,包括在2024年以131亿美元收购Shockwave Medical。

 

Halda的核心资产是其领先候选药物HLD-0915,这是双功能小分子疗法,该药目前处于早中期开发阶段,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并已公布HLD-0915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初步1期临床数据,证明了其安全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疗效。公司还拥有多个针对乳腺癌、肺癌和其他类型肿瘤的实验性疗法。RBC资本市场分析师Shagun Singh认为,Halda与强生战略高度契合,将为强生快速增长的肿瘤业务提供“中长期增长催化剂”。

 

 

技术优势与创新机制

 

Halda的RiPTAC技术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癌症治疗范式。强生制药研发执行副总裁John Reed表示:“这项创新技术即使在癌症对标准治疗不再反应时仍能发挥作用,它通过新颖机制实现选择性杀死癌细胞。”该技术通过将癌症标志物与细胞生存必需的蛋白质相连接,选择性使癌细胞中的该蛋白质失活,从而导致癌细胞死亡,同时保留健康细胞。

 

强生预计此次交易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完成。市场对此反应积极,强生股价在今日早盘交易中上涨1%。分析师指出,这笔交易符合强生管理层对在其已具备“内部能力和专业知识”领域进行收购的明确偏好,将增强强生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市场地位。此次收购验证了RiPTAC技术的潜力,也突显了中国科学家和企业在全球创新药研发领域的日益重要地位。

 

Halda公司的RiPTAC技术溯源

 

在生物医药领域迎来靶向蛋白降解革命之际,Intra-Cellular Therapies及其技术RiPTAC的崛起堪称经典。这一颠覆性技术的源头可追溯至学术界对核糖体生物学与靶向降解技术的深度融合。该概念最初源于对传统PROTAC技术的局限性思考——当科学界聚焦于降解成熟蛋白时,少数先驱研究者开始探索能否在蛋白质合成阶段进行干预。这一科学构想最终通过Roivant Sciences的孵化体系转化为现实,形成了名为Ribo-Tac的初始技术平台。

 

RiPTAC技术的理论基础建立在多位科学家的贡献之上。其中,耶鲁大学医学院的David Spiegel教授团队在化学生物学领域的早期探索为核糖体靶向策略提供了启示。而该技术实现突破的关键在于将合成化学、结构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进行跨学科整合。在管理团队方面,Roivant Science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Vivek Ramaswamy最早洞察到该平台的潜力,由其主导的孵化团队为技术商业化奠定基础。当平台于2021年正式分拆为独立公司Halda后,由原Roivant核心执行官Marcus Rodriguez出任首席执行官,并组建了兼具药物开发经验与科学洞察力的管理团队。

 

Intra-Cellular Therapies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与耶鲁大学等科研机构形成紧密的地理协同效应。公司目前保持精干高效的团队规模,约50名员工专注于推进RiPTAC技术平台的发展。在2023年完成2.76亿美元B轮融资时,公司估值已显现出爆发式增长,这轮融资由多家顶级生物科技投资机构共同领投,反映了资本市场对该技术平台的高度认可。

 

RiPTAC:靶向核糖体攻克“不可成药”

 

Halda Therapeutics创新技术平台RiPTAC的作用机制在于,通过靶向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工厂——核糖体,为传统上被认为“不可成药”的疾病靶点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

 

RiPTAC代表“核糖体靶向蛋白靶向嵌合体”,其核心设计理念是在致病蛋白刚诞生的瞬间即进行拦截和清除。与现有技术不同,RiPTAC分子的一端特异性结合工程化核糖体,另一端则识别特定的疾病相关靶蛋白。当核糖体开始合成目标蛋白时,新生肽链从核糖体出口通道露出的瞬间,RiPTAC立即捕获并结合,进而招募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蛋白质完全合成前即完成泛素化标记和降解过程。

 

 

这一机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作用于蛋白质合成阶段,而非成熟蛋白。这意味着即使靶蛋白缺乏传统药物所需的稳定结合口袋,只要其新生肽链存在可识别的表位,就能实现特异性降解。该特性使得RiPTAC技术特别适用于靶向转录因子、RAS家族癌蛋白等传统难以攻克的靶点。

 

 

RiPTAC与PROTAC的机制差异

 

随着多种蛋白降解技术的涌现,RiPTAC与进展较快的PROTAC技术形成了明显区别。以下对比清晰地展示了两者的技术特点:

 

 

Halda正利用RiPTAC平台推进多个高价值肿瘤靶点的药物开发,重点包括KRAS G12D突变体和MYC癌蛋白等“不可成药”靶点。公司于2023年完成的2.76亿美元B轮融资将加速该技术向临床研究推进。

 

业界专家认为,RiPTAC代表了一种范式转变,将蛋白降解的关注点从功能抑制转向合成干预,为解决遗传性疾病和肿瘤等难治性疾病开辟了全新路径。随着该平台的不断完善,预计未来几年内将看到首批RiPTAC候选药物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强生公司此次以30.5亿美元收购Halda,体现了Roivant Sciences更具慧眼的创新孵化模式——通过识别并培育具有突破性的早期科学技术,成功将学术概念转化为具有巨大商业潜力的医疗解决方案。前列腺癌作为全球男性发病率第二的恶性肿瘤,长期以来面临治疗选择有限、耐药后无药可用的严峻挑战,而赫达治疗的HLD-0915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有望为这一高度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带来突破性解决方案。

文章关键词: 强生HaldaRiPTAC
下载PDF
0
发布文章
0
关注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