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BMS预计在中国引入近30个创新药物或适应症,其中多数具有潜力成为相关领域的‘首个’或‘最佳’产品。”蔡学钧博士说。
撰文|曹晓颖
“我们始终抱有这样的情怀——倾全力帮助患者,推动中国本土的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进一步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研发团队也在不断成长,新兴技术的应用也会吸引更多年轻医生和研发人加入这份事业,临床研究队伍持续发展壮大。”
去年9月,蔡学钧博士加入百时美施贵宝(BMS)担任全球研发副总裁、中国区研发负责人。在一个明媚的秋日的下午,研发客的老朋友蔡学钧博士在他位于上海市中心的BMS办公室里,谈了他这一年多来对于中国临床研究的思考,以及BMS研发的新进展和新举措。
在一小时的采访中,蔡博士反复提到两个词:“患者”和“合作”。
作为一名新药研发人,蔡学钧博士有着他的情怀,“中国现在从事临床研究的医院大部分是在大城市的大医院,相对于中国总体医院数量来说,还是很少一部分”,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医院、临床医生和专家加入进来。
而要实现这个目的,“一定要充分合作”。“药企、科学家、临床医生、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一起紧密合作,共同推进科研的发展,最终造福病患,并促进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持续、有序发展。”蔡学钧博士说。
蔡学钧博士
蔡学钧博士非常希望他所领导的BMS中国研发团队能够打造这样一个合作的平台,“在中国聚焦肿瘤学、血液学和免疫学等核心疾病领域,不仅把BMS全球的创新科学转化为产品,帮助中国的患者战胜严重疾病,也希望利用这个平台推动中国创新,造福全球病患。这也符合BMS致力于成为根植中国、源于中国的创新领导者的目标,进而造福全球。”他说道。
“倾全力帮助患者”
在采访中,蔡学钧博士表示,BMS在中国免疫肿瘤领域的研发方向,正是针对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亟需,将创新的免疫治疗持续向一线和前线推进,覆盖更多的高发瘤种,并推动免疫肿瘤与免疫肿瘤、免疫肿瘤与化疗等创新的联合治疗方案。
今年8月,BMS的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获批用于......
由于文章阅读权限问题,会员登录方可查看全文哦!